這個週末老公有幾位回來開會的駐外同事要回駐地國, 為盡地主之誼, 老公決定上舊金山陪他們瞎拼, 即使暴風雨即將來襲外面風大雨大又凍到一個不行。

其中一個男人想買件夾克, 一夥人就在Cole Valley的Haight Street上逛起來。這條街充滿嬉皮的味道, 感覺有點像是美國版的西門町, 讓那些對現實不滿的年輕人裝扮出內心的吶喊。T恤店賣的盡是整件手染, 充滿反戰時期味道的標語, 圖像, 樂團肖像, 圖騰, 或諷刺嘲弄意味的插畫, 服飾店也都以不走主流路線的剪裁或配件為主, 或走金屬風或走中亞風, 逛著逛著還會不小心走進與周圍店家不搭軋的情趣用品店, 吉他樂器專賣店, 或是軍飾用品展售店, 總之這區對我來講太過另類, 很驚訝這幾個三〸上下搞資訊科技的男人竟然會在這樣的區域瞎拼。

在一家T恤店裡, 老公晃著晃著看見一件帽T, 趕忙叫A同事來看, A同事贊同說, 很好看, 然後兩人再叫B同事來看, B同事點點頭表示贊同, 老公說想買, A同事說不錯阿買阿, B同事提到這讓他連想到blah blah blah, 然後三個男人圍著那件帽T就開始一邊比試一邊談笑起來...

然後晃到另一間服飾店, 三個男人三不五〸就隨手拿起個襯衫或褲子或外套或帽子在身上比一比, 並互相詢問意見, 大多時候他們問完男人們的意見才會轉頭來問我這唯一一個女人的看法, 我雖不以為意但心頭總覺得有種性別錯置的感覺, 好似這會兒我是在旁邊毫無耐性焦躁不安的男人在陪著三個女人逛街... 只有中場休息大夥停下來喝咖啡, 聽到他們談論一堆聽不懂的專業術語時, 才回神確定他們是男人沒錯。

咖啡喝完繼續殺進鞋店。到目前為止想買夾克的男人仍未找到他要的夾克, 而見啥就想買啥的老公也因為我的阻止而毫無斬獲。這家鞋店是其中一個男人發現的復古式設計師鞋款舊金山分店(連結有店家資訊), 因為創新的復古感設計及舒適的鞋底讓他一穿上就頗受好評, 於是呷好倒相報就向同事們大力宣傳。三個男人一進店裡顧不得我這女人就自顧自的紛紛拿起喜歡的鞋款試穿, 然後輪流向彼此敲邊鼓問意見又在鏡子前走來走去攬鏡自憐許久, 無法決定才想到我這女人的存在前來問我意見。最後, 老公笑瞇瞇的拎了一雙他前所未有的突破鞋款回家, 而原本對一雙紅鞋遲遲無法下決定的男人在考慮了三〸分鐘後決定狠下心放棄。(後來才知道他此趟一週的美國出差已經敗了四雙鞋回去了...)

老公前幾次出差回來就曾告訴過我, 他們在異鄉下班後常去逛街, 然後他同事在哪些店又買了些什麼之類的。我聽了之後的感覺只是"這些男人真愛買, 可有時候還頗有品味的", 這次親歷實境後才發現, 原來這些男人逛街跟女人根本沒啥兩樣!上回在泰國, 幾個男人一起進入一家西服裁縫店, 結果出來時每人至少各刷了幾件襯衫幾件長褲或是皮帶西裝等等, 光是老公就買了三套Taylor-made襯衫四件西褲回來, 說是布料太物超所值同事都說穿起來好看云云。其中一個同事挑到一件條紋襯衫, 大家看了都很喜歡, 卻只剩下一件的布料, 只好忍痛被那位同事買去, 事後還懊悔不已。我心想, 要我知道我認識的人跟我買一模一樣的衣服打死我都不會穿出去, 你們都是同事買一樣的不是像在穿情侶裝?

怎麼會這樣阿?是我太小題大作了還是老了跟不上時代?是男人過度在乎外表, 還是漸漸有女性化的傾向阿?

也許這逛街模式不夠反映我滿腦子的疑慮, 好, 那我如果跟你說, 這些男人平常聊天會聊到用哪牌的刮鬍水, 或體香劑, 或古龍水, 或面部保養...等等, 你還會認為我在小題大作嗎?好, 就算這樣還不夠, 那我再告訴你, 如果這些男人除了外表之外還都喜歡烹飪, 閒談中還會交換廚房用品, 烹飪器具, 食譜, 食材等資訊, 甚至還會彼此詢問哪道菜怎麼煮, 哪個步驟怎麼處理, Food Channel的節目內容, 美食餐廳資訊等等, 你還不會懷疑他們到底是不是正常的男人嗎?

啥?這樣還不算什麼?好, 那如果這些男人有時候會在你面前開玩笑的擁抱, 學同志表情動作在那扭腰擺臀, 或是因為將與久未見面的哥兒們相聚而坐立不安雀躍不已, 你還會不開始懷疑他們的性向嗎?

可事實是, 這些男人都有固定女友或老婆, 經長期的實驗證明我老公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正港男子漢, 那這些令人錯亂的行為又教人如何解釋呢?

是舊男人在新時代革命後的轉變, 還是新時代男人的基因裡藏著潛在的女性特質(而導致現今越來越多的同志人口)?

二年前跟老公還是男女朋友的時候, 他曾經拿出一個小盒子給我看, 上面寫著"The Metrosexual Style Kits"(型男造型包)。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Metrosexual"這個字。這個字在現今的中文被翻譯成"型男", 但幾年前提倡的"新好男人"其實就包括這個字的涵意。"型男造型包"裡的說明小冊上則將Metrosexual做四種解釋:"1. twenty-first century male trendsetter (二〸一世紀男性領導潮流者); 2. straight urban man with heighttened aesthetic sense (具有極致美學概念的都會異性戀男性); 3. man who spends time and money on appearance and shopping (會花時間及金錢在外表及購物上的男人); 4. man willing to embrace his feminine side (願意擁抱他陰柔的一面的男人)."

男人到底是如何在兩性社會中搞出這名堂的?是因為女權太過擴張, 還是同志意識抬頭的產物?又男人什麼時候搞了這麼個性別革命, 身為女人的我怎麼都不知道?還是原本提倡男性美學概念的小眾團體漸漸獲得多數女性青睞, 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定律篩選出的結果?

在我非黑即白的觀念裡, 男人就是要MAN, 陰柔的全都被列為有同志傾向, 所以常常在被我老公的言談或動作搞到受不了而暈倒的同時, 我只能苦笑的虧他"好GAY"。這Metrosexual的存在對我來說是個灰色地帶, 我實在無法用任何界限來判定怎樣是MAN, 怎樣算型男, 怎樣又是GAY。剪個俐落的短髮散發淡淡體香劑味道即使穿著運動衫球鞋我會覺得很MAN很有型, 穿著設計師款造型即使幫我開門拉椅子我還是會覺得很GAY。雖然我欣賞新男人有品味, 尊重兩性, 懂得打理自己的特質, 可對於我這顆舊時代女性的腦袋來說, 男人還是藏起陰柔的一面會比較像男人一點吧!? 否則上帝造了男人女人, 男人又把自己全變成女人, 有何意義呢?

隔天起床時我問老公這個問題:"你們這些新時代的男人現在是在搞革命嗎?那二〸一世紀的女人怎麼都沒有一個革命性的名詞出現?"

老公不慌不忙的回答:"你們女人還要什麼革命阿?不是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跟我們男人搶褲子穿, 搶工作做了?還要革什麼命?"

說得也是。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