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發之前,優勝美地(Yosemite)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僅是一個熱門國家公園保護區的地名,只知道是台灣旅行社美西團固定會造訪的景點,就像大峽谷或黃石公園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巧手之作,只是優勝美地的樹比較多,就好比一個毛髮濃密的女人之於大峽谷的無毛禿頭男,至少照片上看起來給我的印象是這樣。

進入優勝美地之後,才發現以前對她的不在乎,有多麼的可鄙。

位於國家公園中央,由茂密的杉木林及優美的河湖組成的優勝美地谷(Yosemite Valley),據說是萬年以前冰河切割所遺留下來的河谷遺蹟,而周圍光禿禿的巨石峻嶺,則是千萬年以前從海裡慢慢上升隆起的火山岩層,經過冰河覆蓋溶解之後,所殘存的裸露花崗岩塊。(欲知更詳細的進化過程,這裡有完整的圖解說明。)

想到這裡,就感覺自己像是踩在一隻剛出土的恐龍化石骨上,如此難得的親身體驗,怎不教人心生畏怯,滿懷崇敬?

從120號公路駛入,過了Groveland小鎮之後約三〸分鐘,就進入了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區。國家公園腹地約三千平方公里(約台灣的〸分之一),但大部分觀光客都只造訪不到0.6%的區域而已,因為除公園西南部之外,絕大部分的地區都被規劃為野生保育區,沒有公路進入也不對外開放。


(過Groveland之後120號公路就在蜿蜒的山路間迴旋,這是山路旁森林野火殘燒的遺蹟... 從已生長的低矮灌木叢來看,這應該不是今年的野火,不過每年夏季加州山林都會竄燒零星野火,使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備受威脅。撇開災害不談,從這個角度看野火遺蹟,倒是有種滄桑的美感。)


(入口售票亭- 每輛車入園費$20,七日內進出有效... 但12個月的年票僅$40,似乎比較划算...)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招牌景色就是松衫木、草原、及高聳的鐵灰色巨岩群。初春至初夏時,還可見到潺潺流水與處處飛瀑的景觀,但在九月中的夏末造訪,整個景色就完全跟地圖上標示的有很大的出入了。這時候找瀑布沒瀑布,找湖沒湖,找河也只剩下薄薄的一灘水在被蒸發與流動間掙扎,只剩下一兩處終年不死泉(Bridalveil Falls & Nevada Falls)像柔絲般吊掛在高崖上,只剩下一條終年不枯的主河脈(Merced River)還在山谷間行走。


(新娘面紗瀑布(Bridalveil Falls)- 看到沒?就在兩個巨岩之間的凹下處,水量小到已經看不見瀑布的蹤影,只剩下岩石上濕滑的一片及水落下時被蒸發的水蒸氣...)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優勝美地隆起的巨石最高可達8800英尺(半屏岩(Half Dome),約2800公尺),即使河谷區也有4000英尺高(約1200公尺),這樣的高地在〸一月開始至隔年四月會被積雪覆蓋,當五月天氣回暖之後積雪紛紛溶化,就形成了河流、湖泊、及瀑布,但到了夏季天氣開始轉乾熱的型態,這些溶雪形成的水流就慢慢被蒸發而至枯乾,就形成了季節性的地理景觀。


(再來一個枯死的瀑布特寫... 這是谷地裡最有名的優勝美地瀑布,上下共有兩段,當水量充沛的時候,上下兩條瀑布放肆的傾瀉而下,有時還伴隨著若隱若現的彩虹,是讓谷地充滿驚叫聲的奇景... 但對於夏末造訪的我們,這情景就只能靠憑空想像囉... 旁邊那條上優勝美地瀑布步道來回約7英哩,約6至8小時走完。)


(Merced River的淺水灘... 水超冰冷,可還是很多人在裡面游泳...這時的水只到小腿,春季的水量應該會淹上樹根吧...)


(這是河水水位警戒標示... 從鐵杆上可見1997的數字,這代表這條河的水位在1997年最高曾淹沒至目前標示的高度,連橋杆都淹沒了... 而從標示1937、1950、至1997,可以看到因為全球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融雪水位上升,不知道2007的最高水位將會延伸到多高...)

最後,給大家來個地理變格世紀大巨獻- 萬年冰河遺蹟大特寫,讓大家感受一下優勝美地谷的壯麗雄偉...




(上圖攝於冰河觀測點(Glacier Point);下方對照圖由右至左:半屏岩(Half Dome)- 8,842英呎;雲歇嶺(Clouds Rest)- 9,926英呎;迴音峰(Echo Peaks)- 11,040英呎;譚納亞峰(Tenaya Peaks)- 10,301英呎;瓦金斯山(Mt. Watkins)- 8,500英呎;籃形岩(Basket Dome)- 7,612英呎;北穹岩(North Dome)- 7,542英呎;霍夫曼山(Mt. Hoffman)- 10,850英呎... 照片裡切到北穹岩與霍夫曼山,其他原景都清晰可見。(這些中文譯名是我自己依照原名翻譯的,只為了讓讀者易懂,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下一篇再告訴大家,我們怎麼玩優勝美地!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