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五不小心拐了右腳腳踝。為秉持報喜不報憂的原則,細節在此暫不多談。經過兩天的持續冰敷,傷處已經日漸好轉。這裡要談的是我對美國醫療制度的感想。

扭傷的隔天是逢週六,因為傷處以前也嚴重扭傷過,所以一早就急忙拿出黃頁找醫生電話。黃頁上列有三個華人醫師在San Mateo,於是從早上九點就一家家打,電話那頭回說暫時沒辦法接聽,於是下午又在每家打一次。打完的結果發現,週末沒一家營業。

華人黃頁失敗,老公只好上保險公司的網頁找醫生。保險公司列了25家在附近的醫院或診所,老公又一家一家開始打。同樣的,除了急診室之外,所有診所醫院在週末都休診,即使留下電話請求回覆,也沒有人打進來。三〸分鐘後,兩人正式宣告放棄。

醫生不上班,病人只好自救。唯一的方法只有上網查急救辦法,邊自救還得邊從疼痛及腫脹程度來揣測自己做的對不對,再小心翼翼的從事日常上廁所洗澡之類的活動。

週一一早老公終於預約到史丹佛教學醫院[註一]的門診部,下午就可以去看診。第一次上美國醫院的感想是怎麼那麼冷清,醫護人員怎麼可以那麼悠閒? 原本以為半個鐘頭就可以回家,結果整個過程就是一個鬆散: 在約定時間前到醫院-->等待〸分鐘-->護理人員帶我們進診療間做基本測量-->等待〸分鐘等醫生-->醫師診斷-->轉送專科複診(專科已下班,請自行預約下次再來),建議照X光-->從一棟樓走到另一棟樓的X光科-->等待二〸分鐘-->醫護人員叫名-->兩分鐘照完X光-->留置X光室等待二〸分鐘-->醫護人員判斷X光片-->回家...

從抵達醫院到出醫院,整整花掉我們兩個小時的時間,而看的只是一個右腳踝關節扭傷的病號,還毫無具體診斷結果也無任何治療行為。唯一結果是,建議我打石膏。(沒骨折又消腫了還打啥石膏阿? 上一次扭到時不過就上彈性繃帶而已說...)[註二]

出了醫院我頓時對美國的醫療體系失望透頂。說沒有跟台灣比較是騙人的,但就算比較又怎樣? 首先,週末不看診的意思是大家最好都不要在週末生病是吧? 在這裡不只提到大醫院不看診,連小診所也關門,週六總共打了快三〸通電話難道是打假的嗎? 電話不是轉到自動語音信箱,就是由電話秘書回答,要不要乾脆讓24小時的電話秘書看診還比較快? [註三]

第二,除非上急診室,否則所有門診一律得先做預約,看醫生哪天幾時有空才能就診。那現在是叫病人生病受傷還要看時辰是吧? 否則醫生約滿得要隔天或隔幾天才能看診,你病人就自己在家哀號吧! 或者,有本事就跟我一樣找自救方案,反正你是死是活都跟醫生扯不上關係,咱們美國醫生週末可也得回家陪家人咧!

第三,就算病急的受不了得上急診室,還得祈求神明當天千萬不要有重大傷患,或急診室不要人滿為患,否則你就乖乖的排在那些沒健保沒身分的非法移民病人後面,慢慢等待吧! 今年初洛杉磯的一家醫院才發生病人死於急診室的案例,只因為急症等不及而醫護人員又沒空醫治,在三個小時後枉死於急診室中。可悲吧! 像這樣的醫療系統,病人生病到底該上哪? 難怪全美的藥妝店(drug store)可以連鎖好幾千家,難怪各式各樣的藥物充斥市面還可以上電視打廣告。

第四,堂堂一家史丹佛大學附設的教學醫院,除主要醫院是24小時之外,其他的門診部竟然四五點就開始人煙稀少,六點以後人就都跑光了! 我看到半昏暗的大廳跟走道就傻眼,是病患真的沒那麼多,還是為了遵守美國勞工規則呢? 主要醫院雖然是24小時,可我們在X光科等待時,半個小時之內大概也只有三四個人出入,要不是走道上有一些輪椅病床,我還真懷疑自己是在一家醫院裏。連個藥水味都沒有的地方,你會覺得它是家醫院嗎?

第五,在台灣醫院看診的時候,診療間內一個醫生都會至少搭配一個護士在旁邊,這裡的護士跟醫生卻是分開工作的。護士會先作一些基本測量之類的動作,然後留病人在診療間內等醫師。之前做體檢時因為我自己一個人進診療間,隨後進來一個男醫師作診療,整個檢查期間只有我跟男醫師在窄小的診療間內獨處,沒有一個護士進來,當時說實在的我有點害怕,只好一直說服自己要信任專業。雖然說醫師診療攸關私人隱私權,但在醫護人員的專業修養下,我不覺得多一個護士在場會有什麼侵犯隱私的行為,反而讓女病人多一點安全感。實在不懂為什麼美國這麼重視人權的國家卻似乎沒考慮到這一點。

列舉這麼多缺點,實在是因為美國醫療系統與我期望中的差的太多。台灣醫療體系有很多問題,可從一個病人的角度上來說,至少在上述這幾點上就強過美國。因為畢業於生物相關科系的關係,我〸分尊重醫藥專業,且主張大小病都不可以拖延,一定要馬上看醫生找出病因對症下藥。現在碰到美國這種慢吞吞的醫療系統,我真懷疑他能為我的身體保障些什麼。

在心慌著急又想不出解決方案之下,我只能不斷祈禱自己的身體能受老天眷顧,不要隨便給我出什麼大仳漏,還有沒事得多多進修一點自救常識,甚至想來給他上個急救訓練班什麼的,以後家人有事至少知道該怎麼應變。(那這樣乾脆每個人都自己當醫生算了,還要醫生幹麻?)

唉... 為什麼住在一個先進的已開發國家,我卻比在開發中的小島上更焦慮,更無助呢?


附  註
[註一]: 會選史丹福教學醫院是因為老公覺得它設備比較完整新穎,如果要做X光或其他檢驗會比較方便。
[註二]:
後來跟專科門診約到週四上午看診... 到時距事發時間就已經有一個禮拜的時間,實在教我不知道該希望傷處持續到那時,還是該希望早點痊癒... 這感覺好像是過敏時去看門診,等看到你時所有過敏症狀卻都已經消失一樣的,啞口無言的無奈感...
[註三]: 曾經在台北的周末就醫過好幾次,通常小診所多半會在周末上午開半天,或比較晚開門但還是看診半天;周日要找醫生的確比較難找,但上街找還是會有一兩家有看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amama 的頭像
    tinamama

    六月。加州。天氣晴。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