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部片是由同名小說改編, 內容是關於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印度移民第二代追求身分認同與在傳統與美式文化間尋找平衡點的故事. Ashoke和Ashima來自印度加爾各答, 經傳統父母配婚而結為夫妻, 婚後Ashima跟著Ashoke來到美國, 在沒有家人朋友的陌生環境下辛苦的適應並努力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長子Gogol的名字取自一個對Ashoke意義深遠的小說作家名, 但這名字卻讓在美國出生成長的Gogol困擾大半生, 於是他決定改成一般的美國名Nick, 好讓自己不再變成笑柄.
改名之後的Gogol在建築界上漸漸闖出名號, 也因此交了一個金髮女友. 因為文化的不同, 女友的行為表現對他的傳統家人造成很多衝擊, 這與他年少時回到家鄉加爾各答時所表現的美式行為與家鄉文化的衝擊成了鮮明對比. 他因此逃離了家人的束縛與女友一同出走. 後來因為父親Ashoke的驟逝使他明白與金髮女友的文化差異是無法避免的, 於是他決定接受母親的叮嚀, 與同是印度移民第二代的女子結婚.

(Gogol第一次帶金髮女友回家見父母)
女子年輕時曾留學巴黎, 回到美國後自然也帶回了巴黎的觀念與習慣, 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Gogol得知她與法國男友仍有來往, 只好傷心的結束婚姻. 在經歷了一段起伏的人生之後Gogol回想父親Ashoke曾對他說過的話, 於是決定離開美國的家到處去旅行, 就像他父親得到火車上老人的啟示一般, 出去看過了這個世界, 臨終時才會不枉此生...
在寫這篇網誌之前才知道, 原來他的原著小說曾獲得普立茲獎, 而這部片也獲選為今年Cinequest Film Festival的開幕片. 整部電影劇情沒那麼緊湊節奏也不快, 但張力〸足, 尤其是飾演Gogol母親的女主角Tabu不僅人長的美, 還自然的演出年輕到年老不同年齡階段及由熟悉到陌生環境的心境, 那演技真是好到讓人不由自主的跟著她喜跟著她悲.

(美麗的印度女星Tabu)
我沒看過原著小說, 但看到博客來的內容簡介才發現, 其實電影與小說之間有很多的出入. 小說似乎以火車來串聯整個故事, 很多重要場景都是在火車上發生, 如他父親的意外, 他與金髮女友的邂逅, 他發現印籍妻子的不忠... 等等, 但電影卻把部分背景改成火車月台或省略一些情節. 其中有一幕是新婚後的Ashima第一次來到紐約, 待Ashoke去上班時自己拖著髒衣服去自助洗衣店洗... 我看到這一幕就傻了! 因為第一次來紐約的加爾各答女子怎麼會立刻就接受用自助洗衣機洗衣服的做法? 理論上應該會先試著在家裡的浴室用手揉揉洗洗敲敲打打, 像在印度家裡的洗法一樣, 也許會把整間浴室搞到淹水或是洗衣精泡沫滿天飛之類的, 但洗好之後還是很自豪的把衣服拎去陽台上披吧!? 即使像我這種曾經周遊列國也用過自助洗衣機的人, 第一次上美國自助洗衣店還是會需要人教阿! 也許小說真的太長, 而電影不得不刪刪減減, 才會搞出這樣不太合理的鏡頭吧...
不管怎樣, "The Namesake"還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裡面有很多發人深省的情節, 對我或阿里都造成不小的衝擊. 我想要不是自己身在其中, 恐怕我也會把它當一部得獎片看完就算了吧! 這篇主要是電影介紹, 有很多感想我想留到下一篇再寫. 如果對這類電影有興趣的朋友, 我跟阿里極力推薦"同名之人The Namesake"唷!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原著小說簡介, 也可以在他的官方網站上看到更詳細的電影內容介紹.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