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續上篇>

人工蓄水池Lake Shasta的分布不是一般大圓形區塊的湖面,而是一個類似五根手指頭般有很多分枝的不規則形狀(見下圖)。這裡盛行各式水上活動,夏天水溫適中時更是熱門的度假勝地,不規則的陸地分割也形成好幾個船塢碼頭或俱樂部,大家把船載來這裡或在當地租船,船上載滿一天之內的吃喝玩樂必需品然後開到湖中央,大人小孩就跳到水裡或游泳或玩水,船上的人或釣魚或BBQ或做日光浴,就這樣在湖上消磨一整天。這裡還有船屋聚集的“住宅區”,我們經過時就看到好幾個獨立平房在空蕩蕩的湖上“漂游著”,可以這樣把家“開著走”而不用出門開車或開船還真是挺有趣的!

(Lake Shasta地圖- 取自網路圖片)   

(如鏡面般的Lake Shasta)

隔天的行程是往更北邊靠近奧勒崗州邊界的Lava Beds.  這個地區全是火山爆發之後的殘跡區,有滿地的火山灰岩及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地下坑洞。跳洞坑(Cave Hopping[註])是這趟旅行中我最期待的行程,雖然整個Shasta區有太多好玩的地,我還是堅持一定要先走Lava Beds一遭。

([註]英文裡有"跳夜店"(pub hopping)一詞,是指一個晚上連跑好幾間夜店。在英國,年輕人習慣先去吧(Bar)喝酒,一間喝完再去下一間喝,等晚一點夜店開了繼續去夜店喝酒跳舞,一間跳過一間。這裡我們一個坑洞接著一個坑洞一個個去探險,我就叫它"Cave Hopping"。)

Lava Beds的地下坑洞多半來自火山熔岩穿蝕形成(lava tube caves),內部平均溫度從華氏35度到60度不等(約攝氏2-16度),其中二〸五座已有完善規劃的入口及步道,並依難易程度分成簡易- 中階- 挑戰三個等級,每一座洞坑也有詳細的內部描述,遊客可自行評估體能裝備自行入內探險或加入遊客中心的導覽行程。我們這團兩大一小能選擇的洞不多(既不能太長也不能攀岩),所以最後跳了幾個簡易級的洞- Mushpot Cave, Indian Wall, Upper Sentinel Cave, Skull Cave, Big Paint Cave, 及Symbol Bridge。


(Obsidian中文叫做黑曜石,是一種天然的琉璃。這一塊從琉璃山搬來的黑曜石大的可以當椅子坐,古早原住民印第安人常拿它來作刀箭使用)


(Lava Beds遊客中心)


(火山灰殘渣,解說牌的照片是火山爆發當時這些火山灰還在燃燒的景象)


                   

(Mushpot Cave- 這座洞坑屬入門級,位於遊客中心不遠處,洞裡有詳細的解說牌及展示燈,並有平坦的人工步道)

                       

(Indian Well- 這座洞坑的入口很巨大,內部有很多像眼鏡蛇般的分支洞口,除了入口有些小階梯外,洞內地面頗為平滑洞頂也比較高)

 

(Skull Cave- 這一座是最好玩的洞坑,因為簡介上說底部終年結冰,因為這樣我們在炎夏還準備了鋪棉大衣入洞探險。從巨大的洞口進去一路往地心走去,途中得經過幾座長長的鐵梯,終於來到最底端才發現結冰的地面被鐵欄圍住,一步也踏不進去害我們好生失望。不過透過鐵欄我還是讓相機閃了一下才得以一窺洞底的冰貌。說到這,其實這些洞坑裡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暗,我還得拉著阿里走才能稍稍緩解一點對黑的恐懼。還好這裡沒有禁止使用閃光燈,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靠著這些鏡頭閃燈才知道洞裡長的啥模樣。)


(我是小小探險家!--往Big Painted Cave及Symbol Bridge的路上)


                   

(Big Painted Cave- 要到這座洞坑得先健行個一哩路才到的了,因為有點遠且沿途經過兩個大洞,我們還一度搞不清楚到底是到了沒。這個洞坑顧名思義是取自於有古早原住民留下的神祕壁畫,可我望了半天也沒看見如同解說牌上的圖案,洞也如照片上那樣淺淺的沒路可走,所以這來回兩哩路感覺是走心酸的... )

(回去B&B途中經過的Mt Shasta。這座山如上篇介紹是此區最高的一座山,山頂終年積雪,一路上開著都可以見到它高聳的英姿,在炎炎夏日那山頂的白更讓人有季節錯置的感覺。)

(亂槍打"牛"?)

(途中巧遇的鹿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