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廣場的2007耶誕景象)
舊金山聯合廣場(Union Square)旁的老字號百貨公司Macy's, 每到感恩節過後就開始大幅重新裝潢櫥窗。除了商品的聖誕主題展示之外, 從四年前開始舊金山的動物保護協會SPCA就與Macy's合作, 將聖誕櫥窗展示與流浪動物認養活動相結合, 希望藉由聖誕櫥窗的佈置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愛心人士, 為流浪動物在新的一年可以找到一個溫暖的家, 也為動物保護組織募得款項及徵求志工。
今年的展示主題為耶誕魔力(The Magic of Christmas), 總共由六個五英呎直徑的透明雪球, 以舊金山當地的主要景點如金山橋, 灣橋, 遊船碼頭Ferry Bulding, Twin Peaks等為背景, 而設計的寵物展示櫃。詳細內容可參閱SPCA的新聞稿 。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些幸福的舊金山流浪寵物, 在這一個月聖誕季節裡, 由Macy's為他們重金打造的溫暖又奢華的窩吧!(櫥窗的反光很嚴重, 這些已經是盡力避光下的成果了... )
(左圖:在Macy's百貨門前的慵懶午睡貓; 右圖:在舊金山傳統建築前吃飯的無辜小貓)
(Macy's與貓一起歡慶聖誕假期...)
(左圖:在胡桃兵背景前小憩的狗狗; 右圖:跳上華麗公主床的黑貓)
(恩... 這公主床還挺柔軟舒服的... 只是太多圍觀群眾了啦!)
(在胡桃兵看管下爭食的小狗... )
(在聖誕樹圍繞下的貓... 很想幫牠說, 那燈可不可以關掉?這麼刺眼怎麼睡覺阿?)
(左圖:貓咪藏在蛋糕塔裙女人的身後死都不肯出來... 因為窗外太多人啦!右圖:聖誕樹圍繞的貓... 背後又是一棟超高Macy's百貨...)
(這是Macy's對街的賣花聖誕老人...)
祝大家聖誕瞎拼愉快唷!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7) 人氣( )
很久沒在這跟大家分享美食資訊了。今天要介紹一家位於舊金山的特色餐廳- Burma Superstar 。
這家緬甸餐館位於Richmond區的小中國城裡, 不知是否為道地緬甸菜還是改良版, 口味明顯的融合了印度/ 泰國/ 中國的特色及食材, 使得吃起來頗為熟悉順口。店內最富噱頭的就是一道由22種食材混合而成的沙拉冷盤- Rainbow Salad, 裡面有四種麵條(有點像是不同粗細的米粉或米台目), 青木瓜, 豆干豆腐片, 洋蔥, 蝦米, 生菜, 及tamarind dressing (羅望子醬??)...等等。在出菜之後服務生會指著盤裡的食材一一唱名, 然後再幫你全部混合再一起。我一邊聽他唱名一邊數著, 最後卻還是記不起來有哪22種也搞不清到底算到第幾樣, 只好放棄並開始大快朵貽。夾了一口放入嘴中... 哇~ 那沙拉真是經典之作~!吃起來有點像泰式青木瓜沙拉的清涼感, 卻多了點複雜的味道, 有一點小辣卻不置於辣到嗆舌, 有一點酸卻不會酸到毛細孔裡, 麵條夠Q卻不會剝奪其他食材的口味, 乾豆皮清脆還帶了點鹹味... 每樣食材分開來好像各自獨立, 混起來卻融合的恰到好處, 讓本桌三個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食客(中東阿里+台灣阿卡+純美史提)都異口同聲的讚不絕口。
另外我們還點了
*附註:餐廳照片請見官方網站。為了享受良好的用餐氣氛及環境, 現在出門吃飯我儘量不會拍照了, 請各位多多見諒囉!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6) 人氣( )
Point Reyes國家海岸公園(Point Reyes National Seashore )位於舊金山北方Marin County的西部沿海, 由突出於太平洋的Point Reyes半島至內陸峽灣Tomales Bay切割所形成的三角地帶.
走101號公路過了舊金山金門大橋往北, 接1號公路往海岸方向行駛. 途中會經過熱鬧的Stinston Beach小鎮, 此地因為後方有著大片狹長海灘而聚集大批遊客, 一號公路旁則佈滿了餐館與紀念品小店. 我們索幸在這享用了夏日露天午餐, 因為一旦進入國家公園後就沒有餐廳可覓食了.
(翻拍自明信片... 那片超長海灘真讓人蠢蠢欲動的想馬上跳下去阿! 我跟阿里決定下次出門一定要把泳衣拖鞋都丟進車裡, 下次來健行就可以順便下水囉!:P)
過了Stinson Beach之後, 一號公路就進入一段潟湖區(Bolinas Lagoon). 這裡的湖面與路面等高, 鄉間小路來往只有一條單線車道, 右手邊是陡峭山坡, 左手邊則是波光灕灕的蔚藍湖水伴隨著鵜鶘水鳥振翅滑翔, 鼎沸的人聲被隔離在湖對岸的沙洲上, 頓時讓人感到一片祥和寧靜, 連車速都不知不覺的緩慢了下來.
過了湖區, 公路就開始爬上了高低起伏的山間, 從這裡至北方Tomales約30英里的距離往西, 就是了Point Reyes國家海岸公園的腹地了. 此時沿途可見茂密的山林間參天的紅木直入雲霄, 或枯黃的草原上零星散佈的牛群馬場, 或峭壁沿岸, 或山巒層疊. 經過的一個指示牌顯示, 目前這裡的居民總共不超過50人, 但早在五千年前, 北美印地安人卻已有上百個部落在此地定居, 因此除了獨特自然景觀之外, 這裡還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歷史.
(層疊的山巒美景... 天空乾淨的連山頂樹影都看的清清楚楚...)
這天, 我們選擇此區數百條步道的其中一條- 熊谷步道(Bear Valley Trail)來健行. 因為從Stinston Beach開始, 最先抵達的遊客中心就是Bear Valley, 也是最先看到有完整路標的步道區. 熊谷步道可以直通海岸邊, 距離不長(單程約4.2英里, 來回大約三個半小時), 又有山林遮蔭, 正好適合我的體力與期待, 於是二話不說, 兩人就順著路標往前方的山林行進.
(熊谷步道入口... 童話般的名稱配上可愛的木頭吊牌, 讓人很難不幻想自己是穿著紅色斗篷的小紅帽, 或是即將遇見小矮人的白雪公主... )
熊谷步道的盡頭是拱狀岩(Arch Rock), 就是地圖右下方紅框圈起的地方. 我們順著棕色線條, 從遊客中心就這樣一路穿越山林來到海邊. 這條步道很寬廣, 前段鋪滿混泥土砂, 可以乘自行車或騎馬, 因此路上每走兩步就看見一坨坨馬大便, 而乾燥的砂土也在一陣自行車呼嘯而過之後, 把我們搞的灰頭土臉烏煙瘴氣的. 不過這煙塵糞味終究抵不過茂密山林所釋放的芬多精, 淙淙溪水也帶著土壤林木的味道一路飄散在我們四周, 趁著這個機會我們深吸了好幾口氣, 真想把這難得的自然味道全都鎖進鼓鼓的胸腔裡.
(連小娃兒都開了私家轎車上來呢! )
如往常一樣, 跟阿里打打鬧鬧吃吃喝喝的步行了一個半小時之後, 終於走出了山林看到了前方開闊的視野. 這時我們才發現, 原來步道盡頭的海邊是在懸崖峭壁上阿! 懸崖下的平坦沙灘在海水來回拍打及陽光照射之下閃閃發光, 頭上的天與眼前的海相連成一整片的藍, 平靜的海面像鏡子一樣反射著海中礁岩的倒影; 所有的色彩是那麼飽和純淨, 凝結的空氣與聲響是那麼平和寧靜, 真想像那岩上的海鷗一樣在這待上一整天, 讓靈魂隨著海潮飄來散去, 讓思緒在陽光下蒸發, 讓氣息跟著雲霧慢慢消失散去...
美景不需多描述, 就讓以下的照片帶你們去體會吧!
(無聊的阿卡在沙地上搞人影浪漫... )
(回首漫漫來時路... )
除了海天美景之外, 這天還有眾多驚奇... 離開遊客中心時, 看到一頭鹿媽媽正帶著兩頭小鹿仔過馬路, 鹿媽還站在路上瞪了我們好久... 回程路上, 第一次在美國山區看到壯麗的雲海景觀... (不過事後證實那應該屬於濃霧... 跟舊金山濃霧是同一掛的啦!:P) 晚餐在舊金山日落區的越南店- 富國牛肉粉(Pho Phu Quoc)吃到超好吃的河粉... 雖然又是腿痠腳麻的結束一天, 但依然滿心歡喜滿足的入睡...
(北加傍晚的"霧"海景觀...)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 這區約有數〸條的步道及數〸個景點, 每條步道都有特殊景色及讓人驚奇的終點, 而海灣邊除了白色沙灘外更有多樣的沿岸景觀, 集中但複雜的地形特色對我們來說真是健行者的天堂阿! 南灣的步道景觀頓時似乎有被比下去的趨勢呢! 今後我們應該會開始慢慢開發Point Reyes的健行路線及規劃海灘之旅, 當然我也會一一把這些美景波上來與大家分享唷!
(Point Reyes國家海岸公園地圖... 我們從右上方紅框的熊谷遊客中心出發, 順著棕色線路徑往紅框標示的栱型岩(Arch Rock)行進, 再依原路回遊客中心停車場. 左下方紅框為Point Reyes燈塔所在的半島端點, 而半島圍出的岬灣稱作Drakes Bay- 以第一位在此登陸的英國人Francis Drake爵士而命名.)
最後, 其實還是很希望所有好朋友跟家人都有機會來加州玩, 都可以親見這些美景, 與我們共享發現美景的喜悅... 不過既然大家不能來, 那就歡迎搭上我們的順風車, 先來上一段北加山路之旅吧!:)
*後記: 這天天氣出奇的好, 連舊金山都是難得的艷陽高照萬里無雲, 讓我們開心的咧嘴直笑, 直到過了舊金山墓園區的那個轉角...
眼前突然出現霧茫茫白蒼蒼的景象, 此時理應可以看見大紅色的金門橋, 卻除了車陣跟遊客外啥都看不見! 好運氣的我也終於有機會見識到舊金山濃霧的威力, 反而興奮的直拍照...
下一篇再把金門"霧"橋的照片波出來, 讓大家瞧瞧她千嬌百媚之姿!:)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話說在搬來美國之前, 舊金山一度獲選為"我最喜愛的城市"前三名.
我仍然隱約記得, 當時對舊金山市愛不釋手的感覺, 還發誓要是有機會旅居美國, 舊金山一定是我第一選擇.
當時理由是, 紐約太遠, 芝加哥風城太冷, 波士頓常有雪災, 西雅圖緯度太高, 洛杉磯太危險... 舊金山好玩氣候又好... 沒得挑ㄟ!
現在才發現, 原來當時環遊全美時, 逛到舊金山已經是初春了, 天氣當然比東岸好又溫暖的多, 而且應該也是受太陽神眷顧吧, 去到哪都很少遇到暴風雨或賽天氣, 才會正好碰到風和日麗的舊金山吧!
不知是天命注定還是哪個神明聽到我的心願, 我竟然真的被丟到舊金山灣區來定居了. (-->這故事提醒我們, 人千萬不要隨便發誓或許願!) 這下終於讓我可以隨時跑舊金山市, 甚至有時候還不跑不行.
有道是, 有些東西"只可遠觀, 不可褻玩焉", 美女最好純欣賞就好, 一褻玩之後包準你美感盡失, 要是無意中發現美女有腳毛或狐臭, 更會讓人倒盡胃口. 夢幻城市也是一樣.
頭三個月, 當老公問說, 要不要住在舊金山市, 我一定點頭如搗蒜.
現在老公再問我時, 我的回答反而是, 機場以南我都可以接受, 就是不要住在舊金山市那一帶.
這是我自六月入夏之後所觀察的結果, 觀察方式可是隨機取樣, 隨時說往北走就開上去, 沒看新聞也沒查雅虎天氣, 隨性出發也沒特別挑早午晚, 觀察時間夏季六七八三個月, 觀察地點舊金山機場以北, 奧克蘭以西, 金門大橋以南, 簡單來說就是地圖上那往上突出來的舊金山半島啦!
舊金山算是我所待過最沒有夏天味道的地方吧! 有人說馬克吐溫先生(Mark Twain)也說過類似的話: "我曾經待過最冷的冬天就是舊金山的夏天(The coldest winter I ever spent was a summer in San Francisco)"(-->摘自危機百科 ). 好啦, 不管馬克先生有沒有說過, 說這話的人都比較早說, 算我學他的, 這樣可以了吧?
既然有人這麼形容過舊金山, 大家也不必再爭論或反駁, 如果不服氣, 再補上危機 寫的數據, 舊金山夏季平均最高溫約華式70度(攝氏約21度), 既然高溫都比台灣冬季高溫還冷了, 那平均低溫就不用說(約攝氏12度), 晚上出門記得穿鋪棉外套就是了.
還有, 舊金山地區還有個奇特的現象, 在頭上一整片藍的晴朗好日子出門, 往北開過了機場就會開始有雲, 向遠方山丘地帶看去, 多半時間都會看到一整片灰灰的雲霧壟罩整個丘陵線, 然後開到舊金山市郊的Daly City, 天空就突然變成一整片白, 白到好像要下雨卻又要下不下的, 陰沉的令人沮喪. 白茫茫的景象一直綿延到舊金山市區才慢慢撥雲見日, 但會不會有藍天就要看運氣了.
阿里曾邊開車邊告誡我說, 你要住在日落區就一天到晚被雲霧遮蓋, 想看日落海景就最好天天燒香拜佛, 轉個彎丘稜後方這區會比較好, 不過開個窗試試, 這麼冷你甘受得了? 哪你看那新建的公寓大樓看起來美美的, 可真要住起來才會發現上面幾層大部分時間都會埋在霧裡, 你以為地勢高看的到海景阿, 想都別想唷!
是... 是... 里大爺您說的是... 小的承認無知, 還要向里大爺這樣在市區住過兩三年的, 才能稱的上識途老馬阿!
不過, 這舊金山氣候怎麼會這樣呢? 嗯, 危機百科這就告訴你啦, 因為舊金山市所在的半島三面環海, 而此地的海流正好屬於太平洋上的寒流(由兩極往赤道移動的洋流[註一]), 所以不僅海水極為冰冷, 連帶的也造成半島夏天氣溫比周圍內陸區來的低的原因.
然後, 問題又來了. 這寒冷的水氣遇上加州乾熱的大陸型氣候, 馬上天雷勾動地火的起了化學變化, 就給他變成了"霧", 尤其在夏天更為嚴重, 於是這美麗的半島就在這美麗的季節裡整個的淪陷了...
(真是霧裡看"橋"阿.... 照片摘自危機百科)
至少, 這個夏天我是對它失望到極點, 甚至去了兩三次之後就完全打消了北上舊金山的念頭, 只要有空一定只往東南西跑.
夏天嘛, 就是要短褲T恤, 夾腳涼鞋, 防曬油加太陽眼鏡, 比基尼配遮陽帽, 然後為著不小心曬得一身黑而哇哇叫, 可還是忍不住的跳進溫暖的海水裡, 在海潮間嬉戲, 在浪花間追逐. 碧海藍天, 微風輕拂, 或懶懶的躺在涼椅上打盹, 或悠閒的捧著挫冰在大街上散步. 一年就這麼一季可以輕裝簡著的溶進自然裡, 若是連唯一的一季都被剝奪, 豈不枉費老天爺創造的種種美好?
幸運的是, 我們住的福斯特市週邊, 天老是籃的讓人想起長灘島(Baracay)或墾丁, 跟很文言文的"蒼穹"兩字. 半月灣以南的海邊天氣也不錯, 只是偶爾會有烏雲但至少還可以遠眺海景. 內陸往南在快到聖荷西就開始熱的不像話, 夏天健行其實蠻折磨人的.
逛了一圈之後, 感覺還是福斯特市所在的San Mateo County的夏季氣候最清爽宜人. 搬去舊金山市? 可能不太適合我這個熱帶島國來的傢伙吧!
(想要漫步在雲間嗎? 那就請搭上前往雲霧區的列車吧!)
[註一] 洋流的成因: 地球上南北兩極和赤道地區接受太陽光照射的程度不一樣, 造成了兩極地區海洋的水溫比較低, 赤道地區的海洋水溫比較高. 冷暖兩種水溫會造成對流, 也就形成了寒流與暖流的交互流動. 而正因為兩極的寒流往赤道流動, 赤道的暖流往兩極流動, 才讓全球的溫度不至於差異太大. 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 北半球的洋流大致往順時針方向流; 南半球的洋流大致往逆時針方向流, 而洋流的流向也多少會受到風的影響. (摘自 奇摩知識 )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6) 人氣( )
昨晚去了一家口味超讚, 窗外風景超優的美食暨美景餐廳, 因為很難得有這樣的地方, 所以剛吃完就破不及待的上來跟大家分享!
這家餐廳叫Kincaid's fish chop & steak house , 是一家義式海鮮連鎖餐廳, 全美共有九家分店, 除了提供義式口味的特色海鮮料理外, 分店標榜的就是美麗的濱海或河岸景觀與戶外露天用餐區. 我們去的Burlingame分店就位於舊金山灣邊, 店內用餐區有大片玻璃可欣賞近在咫尺的海流與遠方山巒間的金黃色晚霞, 店後方露天座更可以享受海風吹拂並觀賞舊金山機場熱鬧的飛機起降. 其他還有同樣位於海邊的洛杉磯Redondo Beach分店與奧克蘭分店, 而今年即將開幕的威斯康辛Milwaukee分店也位於Milwaukee河岸, 得以獨享美麗河景.
由於是週五晚上, 人潮比一般時間來的多(聽阿里說他平日中午跟客戶來還蠻空曠的), 我們並沒訂位, 用餐區要等一個半小時才有位子, 但酒吧區及戶外則可以直接進去找位子, 我們就直接往酒吧區走去, 可惜整個區也客滿, 但戶外正好有人離開, 我們就接收了那戶外座的桌子. 不過事實證明這其實是一件很愚蠢的行為. 灣邊在傍晚起風後, 即使在七月底的夏天, 戶外還是會凍的待不住. 很難相信吧!? 坐沒五分鐘我們就縮著脖子直發抖, 只好捨棄美麗又浪漫的戶外座到酒吧區等座位.
戶外座其實不全是開放式的, 周圍有透明塑膠版圍起來, 上方還有帳棚式遮蓋, 當晚在帳棚下有一個黑人樂團現場演奏, 前方坐的一桌"過熟"男女不斷起身熱舞(說"老"就造口業啦!), 跳到連名牌貴婦外套都脫了只剩背心上衣, 讓人實在佩服他們人"熟"心不老的的精神阿!
我們運氣還不錯, 等了〸分鐘終於等到個可以看到演奏的好位子. 阿里率先點了前菜, 那是一架三層式小點(像英式下午茶那樣), 上層是烤牛肉塊配一坨日式口味的白飯及青蔥與嫩薑, 中層是烤蝦配火腿口味的馬鈴薯泥, 下層是阿里的最愛- 義式麵包配朝鮮薊海鮮起司沾醬. 當晚很後悔自己因為臨時出門而啥都沒帶, 連手機都沒有而無法把這些美味食物拍下來, 不過拍下來好像也沒用, 因為這家餐廳讓人不禁舉起大拇指的原因就是, 每道菜吃起來的口味都與想像中的不一樣, 甚至超乎想像中的美味!
除了前菜之外, 我們還點了美國目前最ㄏㄤ的調酒- Mojito(萊姆酒加薄荷葉, 再加水果口味調味), 上塗奶油蒜蓉的義式麵包, 及個人主菜- 阿里點烤肋排, 我點海鮮義大利麵, 史提也是海鮮義大利麵但我們兩人的煮法及麵種不同. 這些餐點的美味是很難用文字形容出來的, 大家真的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嘗嘗, 才能了解我為什麼會這麼迫不及待的極力推薦給大家!
當然, 美食加美景的餐廳在價格上不免要與普通街角餐館有個區隔, 因此這家餐廳的晚餐價位並不便宜, 一個主菜要二〸多美金, 當晚我們三人吃下來總共花了一百四〸元. 午餐價位就還好, 一道與晚餐一樣的菜色約〸幾元倒還算合理. 餐廳沒有衣著規定, 因為我隨便穿了白T恤牛仔褲加涼鞋就進去也沒被趕出來, 不過高價位餐廳好像總是要好好打扮一下, 害我當晚超彆扭又超懊惱的. 其他人則有隨性也有正式打扮, 整個氣氛倒是讓人感覺很輕鬆.
住在灣區的朋友們, 如果想跟情人或另一半來個有海景, 有飛機起降, 有夕陽, 有東灣天際線的浪漫晚餐, 這家Kincaid's的Burlingame分店會是很好的選擇唷!
Kincaid's Fish, Chop & Steak House
60 Bayview Place
Burlingame, CA 94010
Tel: (650) 342-9844
*附記: 這個餐廳可能有點不太好找, 因為它位於機場南邊飯店區外的海岸步道邊, 下了101往灣邊走的那條路週邊都是未開發的土地, 看不到一間房舍, 不過也因為這樣, 在這偏僻灣邊開了這麼家美食餐廳, 才更加讓人難忘吧!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是的, 這個禮拜阿卡要帶大家去划獨木舟(Kayaking)唷!
這個Kayaking地點- 蒙特瑞灣獨木舟俱樂部(Monterey Bay Kayaks )是阿里好友史提介紹的, 位於蒙特瑞灣(Monterey Bay)內的Moss Landing碼頭邊. 沿著1號公路往蒙特瑞市方向開, 或走101公路轉156再接南1號公路, 快到能源廠那兩支超大煙囪之前往海邊看可以看到很多遊艇, 在遊艇碼頭前方就可以看到俱樂部的獨木舟招牌.
這裡的基本獨木舟租用以人頭計算, 每人三〸美金, 可選擇單人或雙人舟, 租用時間為一整天, 費用包含獨木舟, 槳, 防水衣褲(或潛水衣), 救生衣, 岸上划槳教學, 路徑解說, 與簡單的生態解說. 這裡的費用沒有含保險, 所以要求租用者都要會游泳, 並讓我們簽一份具結書, 如果不會游泳就要另外購買隨行教練. 因為我跟阿里划雙人舟, 又有穿救生衣, 就昧著良心也跟著勾上"I'm a good swimmer"的框框.
付完了租金, 我們就去倉庫報到領設備. 有的人全套潛水衣穿著去划船, 因為天氣熱我們只穿上了防水褲, 而聽說晚一點灣區會起風溫度會驟降, 我也就把防水夾克一併穿上, 外面再套上短身小救生背心.
(這就是划獨木舟的基本裝扮... 配上我那休閒涼鞋, 真是有夠矬的啦!)
整裝完畢後, 教練就跟我們介紹今天的路徑- 麋鹿角河灣(Elkhorn Slough)上溯. 麋鹿角河灣腹地是加州地區最大的潮間帶溼地, 總面積約一千四百公頃, 從蒙特瑞灣往內河灣吹的海風及洋流造就了腹地內特殊的生態環境, 也提供所有野生海洋動植物絕佳的食物來源. 在這個河灣裡不僅可以看到所有蒙特瑞灣的居民們- 海豹, 海獅, 海狗, 海獺等海生哺乳類, 及鵜鵠, 雁鴨, 琵鷺, 海鷗等水鳥, 也可以欣賞大片平坦的溼地景色與遠處的海岸山脈. 獨木舟划行最遠可上溯至6.4英里處, 但最豐富的海洋生態景觀卻集中在灣口2英里之內的航段. 由於風向往灣內吹入的關係, 回程會需要很大的體力逆風划行, 因此教練建議我們頂多划到3英里就必須準備折返.
(麋鹿角河灣地圖, 紅色方框處是俱樂部所在地, 也是我們的上下舟的起始點. 紅色路線是我們當天划行的路徑, 因為接近傍晚時風開始變強, 我們就只划行到2英里前就折返. 紅色圓點就是我們當天初探的折返點. 左上角的方框就是麋鹿角河灣與蒙特瑞灣的位置圖.)
(教練在出發前為我們解說划行路線, 並一再提醒我們划的時候要避開可愛的野生動物, 及小心碼頭內的遊艇.)
(鮮豔的獨木舟與划槳, 旁邊還有超短型救生背心- 有點像穿小可愛, 男生穿超好笑的啦!:P)
(阿里跟史提抬著我們的雙人舟往碼頭走去...)
領了槳, 教練繼續教我們划槳技巧. 因為我跟阿里在帛琉就已經有獨木舟橫渡大海的經驗, 而史提也是第二次來, 所以我們對Kayaking算是駕輕就熟, 倒是跟我們一起的另一對情侶有點生疏, 女生還只穿短褲背心披上救生衣就要上船, 讓人不禁為她的"勇敢"捏把冷汗. (後來事實也證明了他們的觀光客特性, 划不到二〸分鐘連一英里處都不到就折返了... )
終於要抬獨木舟下水了. 赤足走進海灘沙地, 阿卡我突然開始興奮了起來! YA!! 終於讓我感受到夏天的味道了!! 對嘛, 夏天就該是這樣雙腳沙沙的, 嘴唇鹹鹹的, 褲管濕濕的, 頸子燙燙的, 臉上拂來帶有鹽粒的海風, 氣息間傳來淡淡的魚腥味, 髮絲在暖暖的空氣中四處飄散, 耳際迴盪著來來往往的浪潮拍擊聲...
阿... 我又醉在大海裡了.....
猛的跳進獨木舟, 我們開始往河灣划進. 在灣口其實蠻考驗技術的, 首先我們要閃過進出碼頭的大小遊艇, 然後左轉進入橋下時會先通過下碼頭的斜坡, 這時就要邊划邊往後躺平以免頭去撞上斜坡木板, 再來起身划向窄小的橋墩間, 這時方向要控制好否則隨時都會撞上橋墩. 過了橋才是敞開的河道隨你任意遨遊.
(史提背影... 往碼頭划去...)
(河道入口處的斜坡與橋墩障礙物...)
(碼頭內的水鳥)
(遼闊的開放水域... 總會讓人好奇, 有哪些動植物正在我船下周圍深綠的海水裡游來游去呢?)
一進入河灣, 我們就不斷的看見小海獺悠閒的漂在河道上吃東西, 或吃一吃就轉進水裡洗食物再轉回來繼續漂著吃, 那小手捧著吃東西的可愛模樣真是迷死人不償命阿! 一有舟隻接近他們就轉個身潛入水裡去, 等舟隻經過後她們又再冒出水面來繼續吃, 或跟著舟隻屁股後面游泳, 有的還會在靜靜漂流的舟邊玩耍, 羨慕死我了啦!
(兩隻面對面仰泳的海獺)
(跟著我們游一段的小海豹)
(海豹群在溼地上曬太陽與在溼地上覓食的鳥群們... 這一區是在地圖上入口區旁邊那一大塊淺藍色的鹹水湖區, 也是海豹棲息地保留區, 嚴格規定經過時要保持100英尺的距離, 以免打擾到海豹群. 不過就算教練不說, 我們也不敢接近, 因為海豹有出了名的壞脾氣跟暴力傾向, 招惹他們可是會吃不完兜著走唷!)
(大群龐大身軀的鵜鶘(Pelican)... 我第一次看見野生鵜鶘在我身邊飛來飛去... 張開雙翅的鵜鶘可是跟我們的獨木舟一樣長喔!)
(另一隻雙人舟在岸邊鳥群前划過...)
(眼前的湛藍海水與遠方的海岸山脈)
在往灣內的路段因為風向的關係, 我們可以收槳不划, 輕鬆的欣賞風景, 獨木舟也會自己順著水流往前漂去. 但是也因為這樣, 阿里一路上都在緊張回程逆流會不會更難划. 加上我老是忙著探險拍照跟開發景色-- 率先驚呼哪裡看到海獺又哪裡飛來水鳥, 常常有一搭沒一搭的划槳, 讓他更擔心我們會划不回去. 終於在大轉彎快到2英里處時, 我們決定回頭.
回頭的路程如教練所說的一樣, 比去程費力許多. 常常在我們很賣力的划了一陣子之後, 才發現我們連前進三公尺都不到, 甚至一旦休息放手, 船就有往後退的趨勢. 這水流果然強阿! 還好兩人用力一點, 同步一點, 就還可以划的很快. 倒是史提的單人舟竟然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一直划在我們前頭... 真不知道是我的鬆懈拖累了阿里, 還是阿里的重量拖累了我唷.....:P
好不容易划回了碼頭, 結束了二個小時好玩的獨木舟探險, 回家的路上又在路邊的水果小攤停下來, 買了好多新鮮水果, 包括兩袋又大又甜的櫻桃(每磅2元, 但已經是季末了), 一小籃又肥又紅的草莓(約〸顆1.69元), 一瓶櫻桃原汁, 及一把新鮮香蕉, 連同週六在農夫市場買的大西瓜, 把我家冰箱塞的滿滿的新鮮原味. 手臂好痠, 可是嘴裡好滿足唷!
這次出發有點晚, 正好碰上下午的起風, 如果能在早上〸點至下午三點之間划, 就比較不會遇上強勁的水流, 也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划的比較遠. 有興趣的朋友, 一定要記得早起唷!;)
Monterery Bay Kayaks- Moss Landing Location
2390 Highway One
Moss Landing, CA 95039
Tel: (800) 649-5357 or (831) 373-5357
Open: 9AM- 6PM Daily
*附記一: 俱樂部的人跟我們說, 除了蒙特瑞之外, 奧克蘭也有一個海上獨木舟(Sea Kayaking)據點, 可以在舊金山灣邊划行, 但因為灣口的洋流更強, 獨木舟操控更不易, 對有經驗者來說會比蒙特瑞的刺激許多.
*附記二: 週日那天不知為什麼, 在轉入1號公路後沒多久就開始塞車. 車速走走停停一直綿延到蒙特瑞, 史提說這樣的塞車實在異常. 後來看到一堆重型機車呼嘯而過, 才發現應該是蒙特瑞附近有重機活動, 大家就一窩蜂的從四面八方擠到這裡來吧! 好死不死在回程時我們選擇繼續往南開再接101號公路回去, 又跟回程車潮一起塞在路上. 來回車程原本只需三個多小時卻花了我們快五個小時的時間, 坐得我們屁股發痲雙腿僵硬. 唉... 只能感嘆說, 夏天的加州真是鬧熱滾滾阿!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3) 人氣( )
話說每個週六早上, 我家大廚都會固定做"阿里招牌特調蛋捲(Omelette)"配上二片麵包當早餐. (偷偷透露一下大廚使用材料... 包括蘑菇, 洋蔥, 青椒, 番茄, 起司, 及蛋...夠豐富營養吧!) 某天早上大廚有點意態闌珊, 就問我想吃些什麼. 我想了想, 鬆餅好了! 可是上哪去找近又好吃的早餐店呢?
住在佛斯特市, 最教人遺憾的是至今仍未能找到一間值得駐足的轉角咖啡店或是早餐店, 那種下午沒事可以坐在路邊一邊輕啜咖啡, 一邊看著對街人來車往, 或一覺起來不想費力做早餐, 可以隨性穿著短褲拖鞋走到街角處, 就吃的到熱騰騰的鬆餅或蛋捲的小店.
左思右想, 大廚阿里突然頭上出現一顆燈泡! 於是就拉著我往〸分鐘車程外的Burlingame開去. 在Burlingame住宅區裡我們鑽來竄去, 他記憶中的路有點難找, 而周圍也盡是私人住宅, 我實在看不出哪裡可能會有餐廳. 終於在一個轉角我們發現了洶湧的人潮, 就是那兒了! 阿里興奮的說.
這家店叫做Nini's Cafe Shop, 位於Burlingame市郊住宅區中North Idaho St與Bayswater Ave的交口 , 以供應美式早餐及中餐為主, 因此每日只營業到下午三點(假日兩點半). 當天我悠閒的出門並沒帶相機, 想知道這家店的樣子可以看yelp的連結 .
它的店內裝潢很美式, 就像在Friday's裡常見的那種老照片, 老器具, 老看板, 加上木板牆面及很陽春的圓凳吧台. 這種餐廳在美國到處都是, 但是因為開在這樣的住宅區轉角, 讓他多了點鄰家媽媽店的親切感, 再加上它把感人的展店故事放在菜單封面, 讓每個進來的客人好似參與了它的成長, 更教人對它流連忘返.
故事是由Nini的兒子寫下的, 大意是說一位廚師Walley與店裡的瑞士-義大利裔女侍Nini相戀, 婚後Walley與Nini自行創業並在舊金山開了第一家餐廳, 因為Nini的特殊背景讓Walley的異國餐點在50年代的舊金山獨樹一格, 之後又在市區開了第二家店, 也仰賴這兩家店把兒女養育成人. 經營有成的Nini在退休後決定實現她的夢想, 在Burlingame找了個住宅區轉角的房子開了個鄰家小餐館, 隨性的只為鄰居朋友烹調她的拿手料理, 之後由她兒子接管, 繼續傳承老媽的理想並延續老媽老爸對烹調的熱愛.
這裡的餐點味道很有自己的特色, 阿里點蘋果雞火腿蛋捲, 我本來想點甜味的鬆餅(加水果或巧克力奶油什麼的), 但他只有鹹味的, 我只好點火腿炒蛋鬆餅. 她的鬆餅超厚實蓬鬆, 跟一般店裡的扁鬆餅不一樣, 吃起來像有嚼勁的海綿蛋糕, 讓我入口難忘. 而除了阿里的火腿有特殊蘋果香味之外, 我的火腿也有點辣味, 可以感覺她選料的用心. 最重要的是, 那關鍵性的美式咖啡竟然不會像一般餐廳一樣淡淡水水的, 熟度也剛好而沒有常見的焦味, 這就讓我更佩服了!
這家轉角小店是我們難得發現的溫馨好店, 雖然很多人老遠慕名而來(像我們一樣), 使週末早餐需要排隊等候, 但店裡很多老先生老太太或穿著休閒的一家大小, 感覺很像跟鄰居一起吃早餐, 女侍有時還會跟坐吧台的我們哈拉, 就像朋友一樣, 讓悠閒的週末早晨充滿了溫暖的人情味.
我想, 這就是Nini一直在找的感覺吧, 那種把情感, 烹調, 與美食全部融合在餐館小空間裡的渴望, 那種把興趣回歸為興趣並與人共享的真性情, 這也是轉角小店比五星評級的美食餐廳來的教人難忘的原因吧!
有機會經過Burlingame, 別忘了來Nini的餐館坐坐喔!
Nini's Cafe Shop
1000 N. Idaho St
San Mateo, CA 94401
Tel: (650) 348- 9578
Open: 6:30AM-3:00PM (Mon-Fri)
7:30AM-2:30PM (Sat-Sun)
*延伸介紹- 台北的溫馨轉角早午餐店:
樂子 The Diner : 台北市瑞安街145號 Tel: (02) 2700-1680
溫德德式烘培餐館 : 天母德行西路5號 Tel: (02) 2831-4592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因為國慶煙火就在我家附近的湖邊施放, 於是史提就待在我們家到晚上九點, 大家再一起散步去湖這頭的大草原欣賞煙火.
家附近到湖區都是低矮的住宅區, 沒有高樓阻擋也沒有鬧區的光害, 在大草原這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湖對岸施放的煙火及大片天幕. 於是我們九點出門之後就看到附近鄰居扶老攜幼的都往同一個方向走. 大草原從一大早就有家庭團體在那搭帳棚烤肉, 我想應該是一早就來站位子的吧! 等我們九點多到達的時候大草原就已經坐滿了人, 還好史提車上有野餐毯, 我們選了個空位就就地坐下等著煙火秀開幕.
很開心從我家走路就可以到看煙火的地點, 也很幸運家附近有這麼棒的地點可以不用塞在人群中雙腳站的發麻脖子抬的發痠的看煙火. 雖然後來我們後面加入了一群像剛嗑玩藥的年輕人, 大聲喧嘩叫囂罵髒話打壞了原本悠閒的氣氛, 雖然二〸分鐘的煙火也比不上台灣的精采, 但這是我第一次在美國的煙火, 也是第一次跟阿里一起欣賞, 我已滿懷感恩不敢多求了.
為了沒機會看到的朋友我拍下了煙火的簡短片段, 還有史上最誇張的小男孩讚嘆聲喔! 超爆笑的啦!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昨天七月四日是美國國慶, 全國放假一天, 我跟阿里及史提原本計畫好要去爬山, 還在出發前開開心心的跑去超市買好吃的三明治, 不料卻在開往半月灣的唯一一條公路上被大排長龍的車陣給嚇到了, 我們排隊的地方根本連公路入口都還不到ㄟ! 三人只好悻悻然的回頭, 改去家門口的湖邊參加本縣主辦的國慶節目.
話說我家附近的大湖跟運河區常常舉辦活動, 舉凡母親節園遊會, 藝術展, 品酒嘉年華, 或是一些不知名的小活動, 只要看到路邊出現廣告木板, 或分隔島上有路口封閉的告示, 就知道週末又有活動了. 好玩的是, 從阿里搬到這裡之後, 那些活動我們全沒參加過.
昨天要不是所有人都擠到半月灣, 我們也不可能破例來湖邊活動會場. 道理很簡單, 每天都已經在這附近出沒了, 週末怎麼可能不往外跑? 不過似乎這一整個國慶日活動會一直延續到晚上九點半的煙火施放, 期間有一些節目包括爵士樂演奏, 學生樂團表演, 狗狗秀之類的, 我們就帶著三明治跟打發時間用的飛盤, 隨便找個離舞台近的草地上, 開始大啖我們好吃的午餐.
(碧湖藍天的美景, 湖邊舞台, 與滿滿的人群)
這天天氣跟平常一樣好(就每天天氣都很好阿, 好像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了...), 艷陽高照微風徐徐, 但夏季的熱浪還是讓人熱的吃不消, 可惜所有有遮蔭的草地都已經被捷足先登, 我們只好像曬魚乾一樣的坐在大太陽下啃三明治. 眼前的來往遊人都是一家子攜家帶眷的來參加, 家庭成員當然還包括各大小尺寸的狗族與小孩族, 有的散步有的騎腳踏車有的溜滑板或輪鞋有的推著輪椅, 還有很多早就佔好草地搭好帳棚擺滿涼椅或野餐墊, 甚至已經起好烤肉爐灶擺滿了一桌的餐巾酒杯...
這時我才發現, 哇~~ 原來美國人的活動是這樣玩的阿!
(欣賞狗狗秀的大人小孩與狗兒們)
(狗狗秀... 大家可都是冒著艷陽天牽著自己心愛的狗狗來走秀的呢! 連狗狗都很辛苦的頂著大太陽"揮汗"演出...)
舞台的另一邊搭了很多賣啦哩拉雜小東西跟食物的攤位帳棚, 還有一個有著充氣恐龍的超大氣墊遊樂園給小朋友在裡面跳來跳去, 舞台後方的湖上則遍布了玩風帆遊艇及獨木舟的玩家, 還有龍舟俱樂部在那作划龍舟體驗活動. 整個湖區充滿了熱鬧歡樂的氣氛, 雖然人聲鼎沸但沒有震天作響的喇叭音效, 雖然有販賣餐點的小販但沒有亂七八糟的垃圾, 雖然沒有很瘋狂沸騰的氣氛, 但多了很多溫馨悠閒的感覺.
(小孩的充氣跳跳堡)
(大人的娛樂- 水上風帆)
(還有大人小孩都可以上船試試身手的美式划龍舟)
(湖邊的飲食攤帳棚... 好笑的是, 自家在賣烤肉, 工作人員卻外叫PIZZA回來吃... )
更有趣的是, 在這裡可以看到拉丁人, 印度人, 白人, 黑人, 墨西哥人, 或亞洲人等各種不同的族群特性, 及他們老老少少各年齡層的家人. 拉丁美洲裔(大部分是墨西哥人)似乎很喜歡一大家子在戶外烤肉, 常常可以看到幾個大人帶一堆小孩就在草地上或野外烤起肉來... 印度人則多半帶著父母與老婆小孩到處走走, 不太看過他們烤肉不過一定會跟父母輩的走在一起... 白人通常是夫妻加小孩的小家庭, 小孩都異常可愛叫人忍不住直盯著看... 亞洲人在戶外一定會帶帽子或撐傘, 或是在大艷陽下還長袖長褲穿的緊, 有的跟著長輩或有的小家庭帶著小孩出門, 年輕女性常見在戶外走還背著名牌包... 我們這區黑人不多, 活動裡面不太看見黑人身影, 頂多只看見幾個年輕人而已...
(連鴨鴨都帶著小朋友出來散步呢!)
國慶假日因為這區有活動讓我終於有機會看到鄰居們的身影, 平常路上不見人蹤這天竟然全都浮出水面來啦!
其實目前參加過的幾個活動, 像是海盜園遊會, 舊金山爵士嘉年華, 國慶園遊會, 大體上來講內容都大同小異. 像海盜園遊會與我們的國慶活動, 就都在大草地上搭一個個的帳棚賣東西, 而舊金山爵士嘉年華則是以一整條街作為搭棚場地. 活動都會請音樂團體來表演, 而啤酒則是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飲料. 不一樣的只有主題, 像海盜嘉年華是以海盜場景為主, 還有很多瘋狂人士裝扮成海盜王國裡的角色(看過加勒比海海盜的人都應該知道裡面的人物有哪些- 海盜, 英國貴族, 村婦, 及船員), 而爵士嘉年華就佈置了四個音樂舞台(演奏的還不一定是爵士樂... 怪怪!), 國慶園遊會則以家庭活動為主, 因為晚上的煙火施放才是重頭戲. 這就像台灣的活動都會看到香腸攤珍珠奶茶攤或夜市裡的遊戲一樣, 不同國家的娛樂活動果然都有大同小異之處, 真有趣!
我們在那看了一下狗狗走秀就離開了, 因為人太多不能玩飛盤(還怕飛盤一丟所有大小狗兒會發狂), 天氣也實在太熱而曬的我們頭暈, 於是兩個男生就心照不宣的自動更改計畫成回家打Wii啦... 等到晚上九點多再出來看煙火囉!
下一篇我再把美國煙火波出來, 給沒機會看到的人欣賞一下!
(湖邊另一角)
PS: 本來不想波海盜嘉年華的, 但這裡既然提到我就有空在寫吧! 那次的照片還蠻精采的, 很多變裝秀人物跟場景, 下次在波上來讓你們瞧瞧美國人有多愛秀!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加州是世界第四大的葡萄酒生產地, 僅次於法國, 義大利, 及西班牙. 全美超過90%的葡萄酒供應皆來自加州. 整個加州地區除了靠東部的沙漠之外到處都有葡萄園及釀酒廠, 但是真正較密集的地區則在加州北部, 以索羅馬(Sonoma)及納帕(Napa)兩縣為中心.
嚴格說來, 索羅馬才是加州葡萄酒的起源地, 但納帕的知名度比較高, 主要是因為在1976年時巴黎品酒協會首次將紅白葡萄酒的最高榮譽都頒給納帕的酒廠, 打破全世界對"好酒僅產於法國"的觀念, 使加州納帕因此而聲名大噪. (去年評鑑會 得分最高的前五名亦全來自那帕, 徹底打敗了全球享譽最久的法國波爾多紅酒.) 值得一提的是, 納帕谷的葡萄酒產量雖僅占全加州的4%, 但因為納帕谷以生產品質精良的好酒為主, 因此平均總收益可占整個釀酒產業29億美元的20%.
除了所羅馬及納帕之外, 同位於北加的Mendocino County, Lake County也以釀製精純好酒而頗負盛名, 這四區共數百個釀酒廠常舉辦品酒會與美食饗宴, 因此統稱為加州的酒鄉.
這四區雖然僅幾〸英里的距離, 但氣候, 溫度, 降雨量都各有差異, 光是納帕南部與北部的平均氣溫就有〸度之差, 因此每一區產的葡萄種類與酒釀味道也就因此而有所不同而足以生產出各式各樣的葡萄酒.
加州出產的酒類以夏多內(Chardonnay), 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兩款葡萄品種釀造的紅白酒最富盛名, 其他主要酒種還有 Merlot, Pinot Noir, Sauvignon Blanc(白酒), Sangioves, Zinfandel 及 Cabernet Franc, 這些酒種都是以葡萄品種來命名. 另外, 由納帕谷生產的葡萄酒會另外標示Napa Valley字樣, 以與加州其他地區生產的葡萄酒作區隔.
為因應市場需求, 納帕谷近幾年來也開始製作銷售平價酒類, 一瓶低於〸美金的納帕酒亦隨處可見. 因此如果想選購優質葡萄酒, 除了把生產地列入考量之外, 在價位, 酒種, 及年代上亦要多做比較, 最好可以參加一些試飲或品酒會, 親自品味酒種的口味香氣與品嘗每一階段的酒質與口感, 以此紀錄下自己喜歡的酒種. 不論如何, 酒的價位絕對與品質有很大的關係, 千萬別因為計較一點點錢而失去喝好酒的機會唷!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 人氣( )
上週六是阿里的生日, 很意外的阿里計畫了去酒鄉納帕(Napa)(害我沒辦法在家看阿民打球, 不過聽說他那場沒打好, 嘻嘻, 還好我沒堅持要看...), 可能是我沒去過而想帶我去吧, 加上阿里妹在我們家, 於是我們又邀請了好友史提, 一行人就開開心心的往北邊開車出遊囉!
納帕大約在舊金山市東北方約三〸分鐘車程的距離, 從我們家開過去約一個半小時, 走80號公路往奧克蘭北方的Valleyjo方向, 再接12號往東, 然後轉29號往北即可到達.
納帕(Napa)著名的景點就是有加州酒鄉之稱的納帕谷(Napa Valley), 以生產優質葡萄酒著稱. 原本我對納帕的印象就僅止於品酒及美麗的葡萄園景色而已, 但一天到晚聽到人家去納帕度假, 實在搞不清楚葡萄園到底有啥好玩的, 頂多只是有很多紅酒可以試飲吧!? 阿里也說不出好玩在哪裡, 這個問題就一直在我腦子裡打問號. 更好笑的是, 車上的四人中好像也沒有一個人真正懂酒, 阿里是常常買紅酒跟日本清酒(Sake), 可是知道的也是人家介紹喝過覺得很好喝而常常買而已, 真正問起他品牌或種類, 他就給你打哈哈. 所以這趟我們四個好像就是抱著去各酒莊喝酒看風景踏青一樣, 連哪個酒莊好, 該去哪一家都搞不清楚, 反正每一家都一樣... 阿里如是說.
好吧, 一行人就先去納帕市中心吃午餐, 該選哪一家呢? 這裡每一家都很好吃... 史提如是說. (怎麼兩個人都這麼隨便阿? ) 我們就只好隨意走隨意挑, 最後挑中了街底的一家義大利餐廳, 就這樣先填飽肚子再說...
(Napa downtown 餐廳區中庭噴泉)
(Napa downtown 餐廳區中庭徒步區)
午餐後我們沿著東邊的Silverado Trail一路往北部丘陵區開, 沿途盡是大大小小的葡萄園及酒莊. 每一家的葡萄樹像千萬士兵一樣整整齊齊的排列著, 隨著地勢高低起伏而種植, 就像波浪一樣佔據了整個山間谷底. 清晨時分這裡會被濃霧覆蓋, 而黃昏時刻這裡又會被陽光打的金黃, 一整天不管是什麼時候這裡都呈現出無法言喻的不同的美感, 也難怪電影"漫步在雲端"會選擇在這裡拍攝了.
(葡萄園及酒莊)
(一堆橫七豎八的葡萄園)
(丘陵上還有葡萄園)
在Silverado Trail上我們隨便挑了一家小酒莊- Robert Sinskey Vineyards. 這家標榜用有機葡萄製酒, 並以Merlot及Pinot Noir出名的酒莊由一位退休鄉紳於1982年建立. 一入門我們就看到一堆人擠滿了吧台, 有點"茫"的遊客大聲喧嘩 , 而非常"忙"的服務生則來來往往的幫他們斟酒介紹外加哈拉, 我們卻一點縫隙也擠不進去, 只能在旁邊觀望著. 好不容易有個位子空出來了, 我們才能上前瞧瞧品酒的價碼.
這裡品酒一杯二〸美金, 可以品四種酒外加一盤起司餅及杏仁豆之類的精緻小點. 這天我們品嘗的有白酒Sauvignon Blanc, 及三種紅酒: Cabernet Sauvignon, Merlot, 及Pinot Noir. 他們的白酒還不錯, 很醇, 不甜, 也不會乾澀, 但紅酒就還好, 像Cabernet Sauvignon就很澀, 而Pinot Noir蠻水的, Merlot還不錯, 比阿里之前在Whole Food買的Merlot還好喝, 阿里因此在現場買了一瓶, 因為可以打折.
(這些紅酒名稱我會在下一篇做多一點介紹. 其實我也是去了納帕寫了這篇才開始研究加州葡萄酒的呢! )
納帕除了葡萄酒之外, 佐酒的起司及點心美食也頗負盛名, 每一家酒莊都會推出獨家料理給客人品嘗, 也會印製食譜給客人帶回家自己做. 像阿里就很喜歡這家的橄欖油香料杏仁豆, 我則喜歡他的起司小圓餅, 服務生就把這兩道的食譜送給我們唷!
(Robert Sinskey Vineyards大門及停車場)
(酒莊內吧台擠滿了品酒遊客)
每家酒莊基本上都會有酒窖導覽或其他美食品酒活動, 當然這家也不例外, 只是我們去的時候錯過他們的活動時間, 只好就此作罷. 反正喝了四種酒也有點小茫了, 就上車繼續前往下一站吧!
我們離開Silverado Trail回頭往29號公路開去, 途中正好經過有名的Robert Mondavi酒莊, 當然就以這裡作為我們的第二站囉! Robert Mondavi酒莊的規模比之前的大很多, 光是美麗的修道院式建築與中庭的大草原, 就足以讓人在週末攜家帶眷來這裡踏青遊玩了, 根本就不需要推銷品酒或安排什麼活動. 我們參加了他一個半小時的酒莊導覽, 每人僅二〸五美金最後又有三種酒類的品酒, 比之前的小酒莊真是划算太多了!
(Robert Mondavi Winery的修到院式建築)
(酒莊中庭的大草原及雕像)
我們的解說員是一位叫做蓋瑞的老先生, 從他講解的表情與內容可以想見他對這酒莊及94歲的莊主Robert負有多少情感與尊敬. 從他口中我們也得知, 原來納帕產的葡萄酒僅佔全美的4%, 市場上其他96%的部分則來自遍布於加州各地的酒莊, 就是俗稱的加州酒(California Wine). 納帕生產的酒雖然也屬於加州酒, 但因為市售目標為高檔酒類, 在品質及生產技術上都是標榜嚴選及嚴格控管, 因此標籤上會特別標示Napa Valley字樣, 當然價格也比一般市面上的加州酒還要來的高很多.
當然, 同樣來自納帕的葡萄酒, 即使出自同種葡萄也會因產區的不同而在味道上有所差異. 這是因為北加州這一帶的特殊氣候因素, 稱之為微氣候(Microclimate), 也就是說同樣的丘陵地帶在不同的區域也會有些微的氣候差異, 比方說納帕北區與南區僅三〸英里的距離, 在氣溫上就有華氏〸度的差別, 而降雨量也有12英吋的差異. 因此釀酒人會依照不同地區生產的葡萄而做不同口味的釀製, 像Robert Mondavi Winery也會請專業的葡萄品嘗師來鑑定葡萄的熟度, 以決定何時該採收哪一區的葡萄.
很厲害吧! 我聽了之後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原來釀酒技術可以牽扯到這麼多層面, 也難怪一瓶酒可以有〸萬八千里的價差了...
(可愛的老解說員蓋瑞, 兩位來自佛羅里達的有錢人夫妻(穿花衣者, 租豪華加長型轎車來的唷!), 和穿粉紅上衣的阿里妹)
再來介紹這Robert Mondavi酒莊的莊主Robert. Mondavi家族原是義大利移民, 在買下納帕釀酒創始人Charles Krug的酒莊之後就開始將葡萄酒的生意越做越大. Robert是Mondavi家的兩個兒子之一, 雖然生意頭腦比弟弟好但他媽比較欣賞他弟, 於是Robert就放棄家族企業出外自立門戶成立了Robert Mondavi酒莊. 目前Robert Mondavi酒莊的知名度比家族酒莊還大, 多半仰賴Robert的經營與行銷技巧.
Robert把經營葡萄園及釀製葡萄酒視為是一門藝術, 不僅葡萄籐需依照固定距離依序栽種, 有逾越的枝條藤蔓甚或葡萄串都要剪去, 以確保每株葡萄皆得到充分的資源, 連存放葡萄酒的橡木桶都要遠道從法國運過來, 因為材質與製工都會與葡萄酒的口感有關. 另外, Robert也在酒莊內開設的品酒會上同時展示一些當代藝術, 或安排演奏會等表演活動, 使品酒不再只侷限於吃吃喝喝, 而成為一個全方位的感官饗宴.
(Robert Mondavi葡萄園)
(正處於青少年階段的青澀葡萄串)
這裡每到夏末秋初葡萄漸熟時, 除了有專業葡萄品嘗員來試嘗葡萄成熟度之外, 還會有一區開放給大眾一起來做葡萄品嘗員, 試試成熟葡萄的味道並為葡萄評鑑熟度. 這區的葡萄籐前方都有一塊大石頭, 依照各種類的葡萄而刻有其名稱與一片葡萄葉圖樣. 前來品嘗的遊客就可以依照品種來想像葡萄釀成酒的味道.
(刻有名稱的石頭排列在各種類葡萄籐前方)
(滿滿整片都是Robert葡萄園的其中"之一"唷!)
(Robert的釀酒廠)
(超大釀酒桶)
(成排的橡木桶存放酒窖... 每一桶橡木桶可是裝著幾〸萬美金的酒"金"唷!)
解說員蓋瑞一路從加州氣候, 酒莊設計, 葡萄栽種, 釀酒技術, 一直講到酒桶特性, 巨細靡遺的介紹讓我們從葡萄酒白痴到有一點品酒知識, 最後帶著我們進去品酒室進行我們期待已久的重頭戲- 品酒, 一邊解說酒種一邊還介紹開酒工具的使用方式. 第一杯是白酒Sauvignon Blanc, 這瓶比小酒莊的醇多了還有淡淡的花香, 第二杯的Merlot也不會像我們之前買的那麼澀, 也有淡淡的果香味, 這品種現在可說是我的最愛呢! 第三杯Cabernet Sauvignon本質就比較澀, 但醇度還不錯. 主要這些酒都有我以前喝紅酒所沒聞過的清香味, 算是這裡的特色吧!
出了品酒室我們又開始小茫了, 蓋瑞正在推銷酒莊的會員, 說是免費加入每兩個月還可以收到酒莊選寄的兩瓶好酒(總計約85美金), 阿里聽了直說要加入, 我則對這種強迫購買有點反感, 不過因為我們偶爾也會買點小酒來喝, 就安慰自己說是種不用親自上超市購買的福利吧! 後來阿里又被他推薦的甜酒吸引, 一直很有興趣的問東問西, 突然又提到他今天生日, 蓋瑞聽了馬上說要送東西給壽星, 一會兒之後就拿了一瓶樣酒給阿里, 害他爽的半死, 馬上二話不說就拿著兩瓶酒去結帳(又是因為當場有折扣), 其中一瓶還是蓋瑞強力推薦的優質白酒- 2004 Fume Blanc (要價75美金)... 好吧, 看在他是壽星的份上, 就準他揮霍一次吧! 他開心就好囉!
就這樣, 兩家酒莊一個下午, 我們就提了四瓶酒回家....
(白色那瓶就是那75美金的寶貝酒)
這趟一日遊過後我才知道原來納帕真的很好玩, 也終於知道該怎麼玩納帕囉! 下次早一點出門, 也許租個豪華加長型轎車(Limo- 聽說只要100美金), 一個酒莊一個酒莊的品酒吃小點心(中餐可以省略唷!), 喝醉了也不用怕, 喝完了再去北邊作火山泥浴(Mud Spa, 納帕北邊一點點有溫泉區), 順便去Calistoga看看老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 也許在納帕住一晚, 隔天在繼續品酒吃美食, 然後醺醺然又滿足的回家!
這樣會不會給他太幸福了一點阿?
Robert Sinskey Vineyards
Open 10:00-4:30 Daily
6320 Silverado Trail Napa
Tel: 800-869-2030
Robert Mondavi Winery
Open 10:00-5:00 Daily
7801 St. Helena Hwy, Oakville
Tel: 888-766-6328
(待續- 加州葡萄酒延伸介紹)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 人氣( )
(中央公園之核心- 畢士達噴泉(Bethesda Fountain))
在紐約的第二天下午, 我跟許久不見的舊同事米妮約好見面.
中午和阿里及他妹妹, 妹妹男友吃過早午餐之後, 就自告奮勇的說要自行走路從西77街(W.77th St)到與米妮相約的東42街(E.42nd St)跟第五大道(5th Ave.)交口.
基本上紐約市街道規劃像這樣(參見紐約市地圖) , 除下城區(Lower Town)之外大致上每條街道都以數字來標示, 東西向稱"街(Street, St.)", 在街之前會標示東西方向, 越往北走數字越大. 南北向的道路以"大道(Avenue, Ave.)"來命名, 越往西數字越大. 每條"街"間隔約80公尺(約90碼), "大道"間隔則約330公尺(約350碼), 所以如果以一般人走路速度一小時30公里來計算, 30條街的距離大概約一小時又〸分鐘可以走到, 再加上橫跨中央公園, 我想走快一點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可以完成. 正好米妮小姐有小小的要事要先處理, 我想一個半小時給他處理應該綽綽有餘了吧...
跟阿里道別時他一再地問我自己走OK嗎, 我自信滿滿的回答, 別擔心我有地圖, 慢慢走到處晃一晃也可以運動消化一下, 然後我就一個人很興奮的往中央公園走去. 這個曾在許多我喜歡的電視電影裡入鏡的景點是我上回來紐約時唯一沒機會逛的地方, 我不是那種會記住電影取景地點的影痴, 但記得最清楚的一部片就是亞當山德勒在主演的冒牌老爸(Big Daddy) 裡, 在中央公園水池邊教小男孩丟樹枝絆倒溜直排輪路人的一幕. 因為這個印象我直接就往湖邊走去(The Lake- 文末地圖中下方那不規則的湖), 雖然通往湖邊的路是石階直排輪不可能上來, 但來到整個湖區就有讓人置身在電影裡的感覺, 還是讓我興奮的不得了!
(中央公園的第二大湖區... 置身在這靜謐悠閒的自然環境中很難想像園區之外就是世界最繁華摩登的城市...)
湖裡有很多人看似浪漫的在划船, 其實仔細一看大家划的可真賣力又費力阿! 有幾艘船還因為技術不佳而互相碰撞牽扯, 怎麼划也分不開... 呵呵... 電影跟現實果然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啦!
(划阿划, 用力划, 中央公園的湖很大, 看你們划到幾時才能靠岸! 左上角有一對正划進樹叢裡... 喂~ 請問你們想幹麻? )
因為天氣很好很溫暖, 公園內很熱鬧. 有慢跑者, 有單車騎士們, 有背著背包的觀光客, 有躺在草地上看書打盹的年輕人, 有穿比基尼或赤身裸體作日光浴的帥哥美女, 有一堆娃娃車跟各種尺寸的小小孩, 有蓆地野餐的家庭, 有打棒球的男孩們, 還有幾個彈唱賣藝的人士, 大家都穿的很休閒不是運動鞋就是平底涼鞋, 只有我(因為目的是逛街)穿著高底靚妹鞋來這走公園.
(中央公園綠意盎然的步道)
中央公園位於曼哈頓半島中心, 由59街延伸到110街, 東西則橫跨四條大道. 我清楚的知道我的目的地在我的左手邊斜前方, 只要走到公園南端的盡頭, 我就離目的地不遠了. 於是我沿著湖邊往南走, 並一路注意只要有可以橫跨湖區的路我就應該要左轉, 無論如何都要走到湖的另一邊才行.
那片湖很大, 我以為中間會有個小橋什麼的可以讓我橫越, 結果啥也沒有, 我就只好一直順著湖走, 途中經過美麗的畢士達噴泉(Bethesda Fountain), 有一對亞裔夫妻穿著厚厚的婚紗頂著大太陽在這拍婚紗照, 跟周圍穿著短袖涼鞋的遊客們成了好笑的對比. 好不容易湖邊盡頭到了, 這時看見岸邊有個餐廳(Boat House- 文末地圖正中間湖的右上角)擠滿了用餐人潮, 竟然還有人穿高跟鞋來吃飯, 我心裡暗自嘲笑她們, 穿著高跟鞋在這片叢林內走二〸分鐘才能抵達餐廳, 真是辛苦的一頓飯阿!
走完了湖回到環園步道上繼續往前走. 我很確定的是我正在往南走而且應該離南端出口不遠了. 誰知道遠處竟然出現另一個大湖(本來以為是文末地圖最右端那個小水塘(Conservatory Pond) , 其實應該是上方的"賈桂琳甘迺迪毆納西斯蓄水池(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Reservoir)"), 我見苗頭不對馬上修改路線往左手邊轉去. 此時看見左手邊丘陵上有一個城堡(眺望台城堡(Belvedere Castle)), 還暗自偷笑說轉的真好又讓我不小心遇見知名景點了, 這下又可以在阿里面前吹噓一番了!
(眺望台城堡(Belvedere Castle)及正在做日光浴的比基尼辣妹)
走到辣妹城堡處已經走了大約四〸分鐘了. 我左看看右看看, 眼前盡是無邊無際的大片草原(後來才知道這片草原叫做"Great Lawn" ), 往步道看去, 黑黑的盡頭最後都埋入樹林中, 完全看不見出口或樹叢外的高樓大廈. 我拿出地圖想說我大概已經走到南方的Heckcher Playground了吧(參見文末的地圖), 只要再繼續往我左手邊方向走, 應該就可以到達公園出口.
這時候我已經持續走了快一個小時了, 整個是又累又渴又腿發麻, 腳指頭又因為鞋底硬而磨出小水泡(人家的靚妹鞋本來就不是用來健行的阿! ), 想說這下再出不去就抓個帥哥來問問路吧! 此時正巧有個帥哥拖著兩隻帥狗經過, 我就觀望著跟著他一路走, 走著走著終於讓我看到樹叢外有公車駛過... 哇!!! 謝天謝地!! 我終於逃出叢林了!! 我終於得救了!!!
出了叢林回到文明的懷抱, 我趕緊找路標... 什麼?? 西86街(W. 86th St)?? 等一下, 我到底有沒有看錯? 不對阿! 我的方向應該沒錯阿!! 趕緊拿出地圖研究一下到底是他路標寫錯還是我走錯... 這時有個老先生經過看我一臉茫然, 就很熱心的問我需不需要幫助, 我說我要去42街, 他愣了一下說, 小姐, 那有點遠唷, 你走過去可能要三四〸分鐘, 不過兩個區塊外有地鐵, 大概三站左右換搭另一線, 再一兩站就可以到... 我聽完差點攤倒在地, 謝過他以後就決定招了台小黃, 二話不說跳上小黃再說...
上了小黃趕緊踢掉靚妹涼鞋... 阿... 我那發麻的雙腿終於可以放鬆了... 冷氣吹的好涼好舒服阿... 真想一直待在車裡不用再出來走路... 滿心納悶的問司機到底我是怎麼被鬼打牆給他走了一個鐘頭卻是反方向又給他在原地打轉, 司機聽了半天也不懂這麼簡單的路線怎麼可能讓我走成這付德行... 我委屈的說中央公園感覺不大實際上卻超大, 大到我竟然可以被困在叢林裡找不到出口, 他卻跟我機會教育說, 整個中央公園繞一圈大約有六英哩的距離, 東西向也只有一英哩長, 就算繞一圈大概兩個鐘頭也會走完, 所以不管怎樣我都走的出來啦! 我只能苦笑加咒罵, 這恐怖的公園我下次絕對不再一個人走進去!
看的霧煞煞吧!? 我也是走的霧煞煞阿! 到現在為止我真的還是搞不清楚, 為什麼我在堅持向下再向左的大原則之下會給他走一個鐘頭還原地打轉... 看看這個中央公園地圖跟我的路線圖, 就會比較明白我在說什麼了... (紅色是我當時走的路線, 藍色是我應該走的路線, 起點是西77街(W. 77th), 我應該要從東59街(E. 59th)出來, 卻給我走到西86街(W. 86th)去了...
嗚~~~ 好可怕~~~ 我再也不要獨自一個人進去中央公園了啦~~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4) 人氣( )
紐約是個教人又愛又怕的城市.
四年前阿卡第一次來美國自助旅行的時候, 第一站就是紐約. 當時時值冬末, 紐約前一天才下了幾週以來的第一場大雪, 週末的街上淒寒冷清, 只有幾個馬路工人在修路, 及全身裹滿骯髒破爛粗布蜷縮在街角的流浪漢. 窗外的寒風冰凍刺骨, 天空被厚厚的灰雲覆蓋, 地上的人孔蓋不斷冒著濃濃的白煙, 沿路看見的則是赭色的磚房與灰黑色的鐵製逃生梯, 讓初來乍到的我一度認為紐約到處就像電影裡哈林區那樣是個粗糙黑暗危險充滿罪惡的城市.
記憶裡的紐約只有幾個知名景點, 凍的快掉下來的鼻子耳朵, 和在街上操著大陸口音向我要錢卻衣衫整潔的中國乞丐.
**********************
睽違了四年, 阿卡再度回到紐約. 原本以為高緯度的紐約此時應該會比舊金山涼爽, 或許傍晚入夜之後氣溫會驟降至需要套件薄夾克. 晚間〸一點出了機場一股暖流襲來才發現跟我想像中的完全相反. 五月底的紐約早已開始擁抱夏天的艷陽, 隔天早上走出飯店去買早餐時還差點被迎面而來的熱浪悶的頭昏. 細肩帶背心, T恤, 夾腳拖鞋, 短褲儼然已取代春裝許久, 更沒有人順手帶上任何長袖衣物. 這觀察結果告訴我既然這些人不會在日落之後凍死, 那我帶的禦寒衣物就根本是多餘又多慮了.
因為阿里大方老闆的招待, 我們住進了離中央車站僅兩街之遙的Dylan Hotel . 這是我們在網路上挑的"機+酒"套裝的飯店之一, 我們住的房間比較像是這一類 的商務式套房, 一晚房價約330美金. 你可以從他的網站照片上看到還有這一種 古典式唯美套房, 不過好像不在機+酒的套裝內.
Dylan Hotel沒有很華麗的大廳裝潢, 也沒有一長排的櫃檯與多個接待人員, 冷清的光景讓我為這所謂的五星級飯店感到驚訝. 但漸漸的反而覺得沒有大批旅行團或人來人往的旅客比較讓人清靜自在, 至少跟櫃檯說話時可以不用排隊等候. 我們的房間位於八樓, 可能因為價位的關係有點期望太高, 一進門就對窄小的空間有點微辭, 尤其是那小方間連浴缸都沒有的浴室, 窗外又是窄小的街道與高聳的土黃色磚牆辦公大樓, 反正整個感覺就是擁擠. 還好房間設計以挑高的天花板來增加整體的空間感, 才不至於讓人充滿壓迫感. 阿里感嘆說在市中心的飯店中這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紐約市寸土寸金要找大房間還真不容易呢!
(左圖: 挑高的天花板與落地窗簾; 右圖: 走簡單風格的King Size Bed與傢俱)
(被我嫌到臭頭的小方間浴室)
不過撇開空間小不說, 這飯店其實有很多讓人驚訝的擺飾或設計. 第一個讓我啞口無言的就是他的漱口杯(見下圖). 大家有沒有很眼熟? 是滴, 那漱口杯竟然是250ml的實驗量杯! 這前衛的做法實在讓阿卡我傻眼... 因為它讓我想起我那艱苦的求學時代, 那些在實驗室與研究室埋頭做著"不知這與我人生有何干"的A加入B冷卻滴進C濾過D冷凝G吸入S跑出P的日子. 不知道這些量杯是直接出廠還是回收品... 總之用它刷牙就是一個勁的怪. 除此之外, 下右圖的沐浴乳洗髮精等飯店必備物品則像實驗溶液一樣的栓在小瓶裡, 一整排看上去其實很可愛, 但我不知道飯店用這樣"專業"訴求的設計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不要忘了實驗室白老鼠還在為新藥試驗而痛苦煎熬", 還是"人類就是被實驗的一群對象".....??
(讓我極度困擾的飯店小用品... 不過那四瓶最後還是被我A回家啦! )
當然貼心小擺設還是有的啦, 就像擺在床頭的這一台iPod喇叭鬧鐘, 讓我帶去的小iPod可以直接充電還可以為阿里工作時提供背景音樂...
(iPod當然是自己帶的囉!)
從飯店出去往左手邊直走一個區塊的距離, 就可以到達紐約市圖書館, 而往右邊走到街角左轉, 就可以看到紐約中央車站. 整個飯店更清楚的地理位置可以看這裡 , 紅點是飯店位置, 藍點是紐約最熱鬧的時代廣場, 而市中心最熱鬧精品店最集中的第五大道(5th Ave.)就在兩個路口外. 第一天因為阿里有工作要處理, 晚上又要趕他妹妹的生日宴, 我們就在午餐後隨性的繞過中央車站往時代廣場的方向走一圈.
(中央車站前的露天用餐區)
(中央車站與帝國大廈)
這個季節的紐約街頭充滿了歐美觀光客與春季折扣的購物人潮. 與第一次的紐約經驗所不同的是, 這回走在紐約街上少了很多不安全感與壓力. 後來才發現, 原來是因為紐約變乾淨了! 先前那些在街頭伸手乞討或是髒兮兮的在路旁打地舖的流浪漢全都不見了! 阿里說這都是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的功勞, 因為在他一走馬上任後就開始清除這些流浪漢, 使得紐約街頭的髒亂與罪惡減少許多. 很佩服朱利安尼的執行力, 也讓我這個觀光客對紐約的印象大大改觀, 甚至開始有想搬進來的衝動呢!
(時代廣場旁的粉紅歐兜麥... 好像是在為某個節目或商品做的宣傳噱頭)
走著走著, 我突然眼前一亮... 那塊招牌竟然寫著中文! 再走進一看, 哇~~ 原來是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我竟然無意間又走到台灣政府機構的駐外辦事處啦! (上一次是在帛琉不小心走到帛琉的台灣大使館...) 在美國看到"台北"兩個字跟國民黨黨徽實在很難不教人情緒激昂, 於是就在人來人往眾目睽睽的熱鬧街道上很開心的跟這招牌一起拍了張照. 丟臉? 哼! 我可是驕傲的很勒!!
紐約除了是觀光勝地與瞎拼天堂之外,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那美國無處能比的好吃比薩與培果. 阿里跟朋友都一致認同的說, 紐約比薩與培果好吃的秘訣就在紐約的水質. 我雖然半信半疑, 但也不得不承認全美國很難找到一個地方能與紐約媲美的. 紐約比薩的特色是它那鬆軟的薄皮, 不會過脆過硬, 也不會過軟過薄. 那餅皮與餡料融為一體, 吃到嘴底完全沒有在吃餅皮的感覺, 當然也不會讓人過飽. 而培果向來不是我的選擇, 之前吃過幾次不是硬的咬不動就是脆的滿嘴碎屑, 不然就像在吃大塊麵團一樣, 一點也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愛吃培果. 直到那天吃到紐約最有名店裡的培果之後才讓我開始對它刮目相看. 那培果很有嚼勁, 就算隔了夜烤過之後還是不會脆硬, 剛出爐時也不會蓬鬆過軟的像在吃漢堡麵包. 烤的熱騰騰的再抹上酸酪起司更是美味的讓人讚不絕口! 我承認雖然平時對吃的標準不太高, 但吃到真正好料我還是分辨的出來的啦!
不知是因為待在灣區的"鄉下"地方太久還是骨子裡就是留著城市的血, 走在紐約街上竟然硬是讓我有種回家的感覺. 我懷念搭地鐵換公車的日子, 我想念一出門就可以看見世界在運轉的安全感, 我想要隨時隨地就可以買到好吃的比薩或培果, 我喜歡沒事就可以沿著街道到處亂晃或看看店買買東西. 紐約的步調跟台北很像, 西岸的城市則比較悠閒緩慢, 即使在舊金山市也感受不到像紐約那樣的律動. 這律動在我心底挑阿挑的, 搔的我骨子裡的熱血鬥志沸沸洋洋的, 真狠不得馬上回到以前那種在壓力與Deadline之下奮鬥掙扎, 又徹夜狂歡宣洩壓力的瘋狂日子...
唉... 紐約真是個讓人又愛又怕的城市阿!
(擁擠卻充滿活力的時代廣場)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4) 人氣( )
這個週末阿里突然心血來潮的提議說, 我們去騎馬吧! 於是兩個人就像小孩子一樣, 興奮的開著車往半月灣前進.
是的, 又是半月灣. 自從我來了之後, 好像我們每兩個週末就會往半月灣方向走. 應該是因為那個區域算是離我們最近, 又有山有水有的玩的的地方吧?! 上了101北再往92公路開去, 就會進入高低起伏的山崚區, 而道路也漸漸緊縮為雙向單線道. 這條路通常在上下班尖峰時間或是假日都會車滿為患, 因為這是此區唯一一條穿越山嶺的東西向道路, 當然我們在週日中午走這條路的時候也免不了遇上一點小小的塞車.
(擁擠的山路)
(路旁山腳下盡是花圃農場)
(賣盆栽的觀光農園)
這條路上右手邊是山坡丘陵, 左手邊是山谷, 但不論是何種地形其實都遍佈著農場. 山丘地種的是草莓跟櫻桃, 山谷地則有花卉與柏樹栽培場(供作聖誕樹使用). 路上每隔幾百公尺也會看到小路邊攤, 賣櫻桃草莓等新鮮水果或是現宰牛羊肉類與鮭魚. 我很喜歡這種粗獷隨興的農村感覺, 尤其在這規矩特多的國家更讓人有自由放縱的快感. 從小在田野打混長大的阿里也深表贊同, 並決定回家後要好好找找附近的農夫市場資訊.
除了農園之外, 每次經過這條路就會看到這個鐵皮動物雕塑廠. 一開始我們以為那些是木雕的, 因為這裡紅杉很多附近也真的有一家動物木雕廠, 但近看後才發現這一家是鐵皮廠. 這些栩栩如生的大型動物雕塑就這樣擺在路邊, 讓人很難不去注意他, 我想很多小朋友經過一定也都會驚叫連連吧!
(唯妙唯肖的鐵皮雕塑動物)
(這是木雕廠... 像不像是不小心踏進侏儸紀公園裡?)
出了山路再開一小段距離就可以看到海, 而馬場就在海邊的大片沙地上. 這裡有幾間規模差不多大的馬場, 我們選擇的是Friendly Acres Ranch. 看到這裡的馬場其實讓我有點失望, 因為長的就像一般西部電影裡看到的, 空空曠曠只有幾個破拖車或鐵皮屋, 及木頭橫七八豎搭建起來的馬棚及圍欄. 說起來阿卡也見過不少馬場, 也曾在澳洲的馬場嘗試過山區騎乘(Bush Riding), 比較起來這裡的設備真的是我見過最破爛最寒酸的. 更誇張的是, 從頭到尾沒有人問過我們有沒有騎馬經驗也沒人教我們要怎麼騎, 而且竟然還可以不帶安全帽騎乘... 真是隨便的可以! 雖然有一個隨行教練一路上跟著我們(要另外付二〸元), 但那教練除了顧安全之外還兼作指揮馬行進的工作, 所以我們一點自主權也沒有只能傻傻的坐在馬背上被載著走(傻眼ing... ), 害我一直納悶是不是這裡的人在學校都有學過騎馬(就像我們必修軍訓或是網球一樣), 還滿腦子疑問那付錢時簽的意外險是保多少錢阿...
(跑馬場馬棚... 寒酸吧!)
(跑馬場價目表... 換算成台幣才知道... 不便宜耶!)
(馬場馬房... 會不會太破爛了一點?)
上馬後, 我們就往海邊的方向走. 阿里的馬比較年輕在前領導, 我的馬是老馬跟在屁股後面. 一開始速度超慢, 加上自己不能控制, 就騎的有點無聊. 後來教練發出像接吻的聲音幾聲, 馬才快跑起來, 因為教練沒告知害我嚇了一跳, 還差點因為緊張而雄雄快給他摔下馬背.
我的馬很好笑, 不喜歡乖乖的跟著在步道上走, 反而每次都要走路邊的花叢小徑, 嗯... 很好, 跟我的個性很像! 阿里的馬則像是個老是在肚子餓的壯丁, 每走幾步就低頭開始吃起草來, 非得教練吱吱幾聲他才又抬起頭繼續走... 嗯... 這樣說起來跟阿里的愛吃個性也很像喔!
(遛馬步道... 可憐的阿卡拍不到自己的馬上英姿, 只能拍個馬頭... )
(阿里的馬後英姿與肥肥的馬屁... 可憐的我跟在後面就只能一路盯著他們的屁屁前進... )
(我們的墨西哥裔小教練Juan)
遛馬途中經過了一段小木橋, 馬蹄踏在木橋上噠噠噠噠的很大聲, 害我超怕他會在橋上滑倒. 之後又穿過一灘泥水塘, 馬兒踏入水前還會很小心的先觀察一下, 再試探性的踏出一步, 當腳浸了水之後就又很緊張的快走越過水塘. 在馬背上才能這麼明顯的感受到馬兒的反應, 也對他們這麼大個兒卻容易緊張的個性覺得很好笑. 過了水塘沒多久就走入小水流中, 兩旁水花被濺的老高真有在野外的感覺, 可是馬兒走的很小心, 我想他們並不喜歡走水吧!
一路上阿卡因為機會難得就一直拍照, 還試著把像機傳給阿里好讓他幫我拍, 看起來感覺很像特技演員在馬上轉來晃去, 還常常一隻手為了拿相機就只剩一隻手拉韁繩, 慢走的時候還好但有時候我還在拍那教練就下令馬兒開始跑, 害我死命的在奔跑的馬背上平衡自己還要抓緊韁繩跟相機... 好在只快跑幾秒就慢下來, 否則阿卡我現在可能不會在這裡寫波啦!
就快接近海邊的時候, 阿里的馬突然掉頭, 我們都以為他走太久不爽開始鬧脾氣, 原來是因為我們沒買走海灘的行程, 所以是該回頭的時候了... 哇!! 真聰明的馬阿!! 不過也是很可憐的馬, 因為他實在走過太多次, 都已經熟悉路線了, 才知道到哪裡該回頭, 讓我們一點便宜都佔不得.
就這樣, 我們慢慢的往回走結束這趟一小時的騎馬經驗.
(遛馬步道旁的美麗景色... 遍地的野花與遠方的山巒)
(野花野草叢之外的社區... 住在那真幸福可以欣賞如此美麗的風景...)
(遛馬步道與自行車道僅一籬之隔... 前為阿里與小教練)
*後記: 回家的路上, 阿里超興奮的一直說騎馬好好玩他還要再來, 還問我說要不要買10小時200元那種, 我們就可以每週都來了... 後來又說, 不然週一一早再來一次, 因為早上九點前同樣價錢可以騎兩小時...... 唉... 小男孩阿里又發現新玩意兒了...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 人氣( )
跟大家分享幾張我最愛的影像:
(四月底的週末帶Genie來走金門大橋時拍的... 當時天氣不太好還有薄霧, 但拍出來的金門大橋卻是如此的美... )
(金門大橋全景... 很少有機會能拍到這樣的全景, 可惜天色濛濛的... )
tin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